货币哲学读后感( 四 )
从金钱的角度看,世俗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含义就在于,金钱不仅成为物质——经济世界的统辖者和流通者,他还成为了经济世界的流通者,占据了经济世界的地盘 。这一过程也加深了精神世界的世俗化 。想想现如今各行各业、各色人种的“金钱至上”的理念,无数的“拜金男”、“拜金女”汹涌而出,我不禁感慨,这是一个多么理性、多么现实的世界呀 。西美尔关于文化货币的论述适用于当代社会的文化状况,在当代社会依然有很强的解释力 。“金钱万能论”、“金钱是上帝”和
拜金主义等观念在当代社会中主导着人们的价值观,货币依然是当代生活的文化象征和当代生活的主宰,对个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西美尔在市场经济尚未建立时就能发觉这一种急剧变化的趋势,的确有其思想的可贵性与难得性 。
西美尔在其着作中构建了一种相对主义的世界图景,在这幅世界图景中,所有的社会现像都是交互的产物,价值就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交互分离之中,而货币愈来愈成为经济交互乃至人际交互的媒介,其在交互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明显 。他通过历史的考察认定货币在现代社会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货币是理解现代社会关系和现代人的观念的钥匙 。一方面货币是人们的交往关系中的核心部分,另一方面货币关系对于现代人的价值观念,以至整个的世界观都有着决定的影响 。这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以货币为代表的经济价值的追求上,一方面把经济价值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货币的追求从手段上升为目的,从而呈现出货币拜物教的特征 。在这个以商品、金钱挂帅的社会里,所有东西都被贴上一个价格标签,金钱成了这个社会的最高价值,人们为了积存这个最高价值,丧失了自我个性和主体性 。人们拼命工作,只为了多点金钱,以追逐金钱为人生目标,也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人的生命被物化 。社会的现代化、工业化和货币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繁荣和拥挤的感觉,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与人的物质丰富成反比,人群披上冷漠的外衣,虽然擦肩而过,但很少擦出温暖的火花 。“货币在使得人们能够接触多种人的同时,也使得个体更加封闭,更加孤独 。”这是西美尔对现代人的忠告呀,可现代人在追求钱财时,谁又能记得这些最真实的告诫呀?——“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无法栖居在桥上” 。
西美尔认为,货币的广泛使用不仅使得人们更加世俗化,他也推进社会向理性化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对量的计算的要求超过了质的因素 。所以现代人们越来越精于计算和抽象思考了,这就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提高了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人们的改变在对质和量的关系态度上,表现在对理智与感情的关系问题上 。一方面,近代以来的理智主义——包括经验主义、感觉主义在内——与货币关系的发达、货币成为最抽象的符号是息息相关的 。另一方面,在货币关系发达的现代,以情感为特点的主观文化消退,而以理性为特征的近代的理性主义就是由于货币关系的发达所达致的 。所以货币关系对于现代人的世界观就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此决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了 。常听老师讲过,在现如今的社会学研究领域,有一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定量研究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各种社会调查也多以定量的形式呈现出来,其大有超过传统的社会学定性研究方法的地位的意图了 。当然,那是因为我们逐渐发现了定量相对与定性的巨大优势,其直观、简洁、更易于操作化,也更易于广大普通民众的了解和政府政策措施的判断和制定 。这一社会学研究领域内的变化其实也能去反应整个社会行为方式的变化,对量的重视也就促进了社会理性化的发展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