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哲学读后感( 二 )


齐美尔发现,货币逐渐成了上帝,因为它已经是指向绝对目标的绝对工具 。在现代社会,银行比教堂更大、更有势力 。银行成为现代城市的中心 。人的一切感官知觉都与货币有关 。但他认为人仍应保有自由权,在货币之外拓展视野——例如建立基于精神交往的社交圈子 。借此,令货币的权势止于文化领域:艺术家不仅仅为钱,更应为自己的精神而创作 。
在齐美尔看来,货币并非如自然科学的自变量,可以自行毁灭封建、开创民主制度 。这中间的关键在于,通过在数个世纪内的渐次大量运用中,货币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型态,其中一样他相当强调的是如人们原本要追求morelife,却从中产生了意想不到morethanlife的东西 。但是齐美尔也认为,现代社会在人身自由上比过去封建社会更多,原因在于人与土地关系断裂开来了,可以自由移动(这一点在马克思理论中也出现过),大都会生活是其中最典型的生活型态,活在都会里面,人们具有高度的匿名性,也显示着货币交换过程中的高度匿名性 。
另外,阅读齐美尔的《货币哲学》也能让我们进一步理解哲学与社会学的微妙关系 。在我看来,哲学就是从具体的社会现象中找到其内在的运行逻辑以及这些现象的本质含义 。哲学是对具体现象的内在本质的思考的结果 。而这些内在本质是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制定社会政策必须考虑的 。一种社会因素的变更如何影响到其他社会因素是通过社会因素的内在运行逻辑完成的 。应该更注重具体现象的哲学意义,我们才有可能有具体的把握 。这也表明了社会学与哲学的关系 。社会学就是把哲学具体化,把哲学运用到社会现象社会政策之中 。《货币哲学》就是通过货币的价值评价功能分析社会现象的本质内涵,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哲学的方式影响社会甚至个人 。
一项社会政策或者形成已久的习俗变迁而影响的一系列后果大部分都是隐性的,是我们现阶段无法看到的,这种后果会在几十年以后以矛盾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也说明社会因素之间的互相关联性,社会因素之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只有知道各种社会因素的内在运行逻辑,我们才能预测出这些后果 。因此预测未来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能的 。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的思想家的预言成为现实 。
哲学就是我们根据一大堆事实得出的结论,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哲学,而且大部分人都没有把握哲学的能力 。而经验性的材料只看到表层的现象 。社会学理论就是抽象与经验的平衡 。社会学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把哲学运用于实践 。在齐美尔的——《货币哲学》里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货币这一经验性的实体是如何通过内在的哲学逻辑深刻影响我们的自由,个人价值和生活风格的 。《货币哲学》就是处于经验与抽象哲学的平衡点上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社会学的着作,齐美尔也应冠以社会学家的名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