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三 )


1.有效反思需“思之有据”
教学反思若要有价值需要思之有“据” 。这里的“据”是优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改进教学、实现自我发展,实现优质教育 。优质教育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优质教育来源于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可以为教学反思提供“据”的主要来源包括三个方面:
1.1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 。新课标鼓励教师对课程的开发和拓展,教师应结合当地、本校、学生的实际,积极地开发一些课程以外的资源用于教学 。因此,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
1.2学生发展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照顾全体,注重差异,关注后进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那么课堂上教师就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的生命个体,并充分将其放大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问题,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
1.3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 。从细节上讲,一堂课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活动的组织、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否到位,学生参与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较好等,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 。课后可将它记录下来,作为有效反思的依据 。
2.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教学反思,“思”之要有物 。这里的“物”,特指教学实践的过程 。经历教学实践后,教师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
2.1思“特色” 。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 。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 。它蕴含于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
2.2思“偶得” 。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的收获 。意外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付;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等 。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