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三 )


传统或者流俗的教育理念,往往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无所不至、无所不能的,一切教育目标都可以通过教育技巧实现,这恰恰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冲突的内隐症结所在 。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能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
林格教授指出:人的素质是逐步养成的,而不是教诲而来 。我想,这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精髓 。许多着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思想家都认为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 。人在成年以前,尤其是年幼时,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少年儿童成长中的每一天都是习惯培养的好时机 。正如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所指出的:“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起,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尤宗周先生在《国学概说》中明确了人生四个阶段的教育理念 。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基 。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 。少年养志——理想报负的鼓舞 。成人养德——真实生命的开展 。这四个阶段关键词就一个养字 。养是一个渐变的、无意识的教育存在,更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精神滋养的过程 。
少年儿童时期,由于人的身心发展还未定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以说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帮助孩子培养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以便为孩子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一件省力而高效的工作 。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三)
文/潘佩佩
说实话,一开始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题目,教育是没有用的?那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从事的是无用功?我带着些许的疑惑,开始了阅读之旅 。
哪些教育是没有用的呢?诸如:仅要分数的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摁着牛头吃草的强迫教育;被动灌输、机械训练,毁坏学生想象力的教育;加班加点的恶补,损害学生健康的教育等等,这样的教育是没有用的,甚至从长远看是有害的 。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那么,什么是有用的教育呢?
有用的教育应使孩子心中春意盎然 。真正有用的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 。林格先生认为: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有用的教育是一种鼓舞、一种激励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用洁净的灵魂去感应另一个灵魂,传递精神力量,宁静致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