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摘读后感

教育文摘读后感(一)
——《责任与爱心》读后感
打开《教育文摘》,开卷篇《责任与爱心》这篇文章就是我感触颇深 。责任源于爱心,更归于爱心 。
每个人除了主动而积极的学习之外,还要懂得爱与尊重 。即使被认为是“无可救药”的人,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对他进行挽救和改造,尤其作为教师更因担负起教育、引导、发展的责任 。
教师育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必须具备爱心和责任心 。一位名符其实的好老师必须具备这种良好的师德和优良的职业作风,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用自己的人格形象去教育、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和熏陶学生,以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工作应该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染学生 。对待差生首先要树立“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转变人,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思想,坚持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观察、分析和教育,尊重教育效果的客观性,探讨教育措施,进行不懈的教育效果的积累,以达到质的飞跃 。在塑造人、转变差生过程中,要细致了解和分析学生,找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做到眼中有“人”,因人施教,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 。学生犯了错误,批评处理要恰当,否则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有了一点进步,教师就要立即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其形成较完美的人格 。
教师自始至终都应把一颗爱心融化在学生的心田,以微笑和友谊蕴含学生的不足和过错,以情感和宽容激励学生的志趣,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育人的本职工作 。我想,只要每个教师都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就不会有“孺子不可教”的现象存在了,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

教育文摘读后感(二)
——《学习名师应有的几个视角》读后感
文/许丽静
听名师上课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惊叹于他们举重若轻的调控能力,痴迷于他们游刃有余的教学技巧,沉醉于他们启心启智的教学语言,流连于他们诗意栖居的课堂氛围 。名师上课处处体现出一种大气,一种从容,一种优雅 。我认真地听着、看着、想着,但是我并没有做详细的书面记录 。我觉得应该关注的不是名师们的“技法”,而是他们“技法”背后的“理念、精神、人格和境界” 。那么,如何学习名师呢?
学习名师,不能仅限于模仿 。名师大多身怀绝招,绝招一出,常常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课堂顿显别有洞天 。面对名师的时候,不少人天真地做着买椟还珠般的傻事,执迷于一招一式的摹仿,追求形似,却忽视了神似 。这样的东施效颦,使我们很难跨过肤浅的路障,跨进真正的理想境界 。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