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河读后感

巨流河读后感(一)
【巨流河读后感】齐邦媛教授的回忆录《巨流河》是一本很精彩的书 。
我感到有以下优点 。
一是内容厚重 。作者80高龄写成此书 。一生经历了诸多重大的历史变迁 。从抗日战争 , 到内战 , 到台湾和大陆从对抗到对话的各个时期 , 都以一个知识女性的独特视角记录了亲历亲闻 。有很多独家的历史细节 , 十分珍贵 。
二是作者既有很好的国学根底 , 又有很高的英文修养 , 全书既是严谨的史笔 , 又是优雅的散文 。现在国内出版的回忆录也很多 , 对历史抱有严谨态度者已是上品 , 兼具美文品质者十分罕见 。而一般大陆作家的回忆录虽有文采 , 但有历史感者极少 。
三是若干内容给人以现实启迪 。在现代化进程中 , 台湾比大陆快一拍 。在许多方面 , 可以说台湾的昨天是大陆的今天 , 台湾的今天是大陆的明天 。
且举一例:齐邦媛在1970年代在国立编译馆供职 , 主持新编台湾中学国文教科书 。台湾原来和大陆相似 , 在党化教育的大环境下 , 语文教科书以意识形态为主导 , 孙中山、蒋介石的文章比重很大 , 别的选文也着眼于政治需要 , 差不多成了政治教科书 , 学生十分反感 。齐邦媛借重一批开明教授的支持 , 改变了这个格局 , 让语文回归语文 。这有点像前些年钱理群他们组织编写《新语文读本》 , 向官方版陈旧的语文教科书发起挑战 。所不同的是 , 齐邦媛获得了成功 。而钱理群的《读本》至今处在边缘地位 。上海的新编中学历史教科书 , 企图告别阶级斗争史观 , 采用文明史观 , 因几位史学界左爷告状 , 干脆被官方封杀 。而台湾教科书改革 , 虽有守旧势力责难 , 经历阵痛 , 毕竟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看 , 大陆今天某些方面 , 还没有达台湾70年代的水平 。

巨流河读后感(二)
历史是由谁创造的?是人民 。——这一不容置疑的定论是教科书明确告诉我们的 。在这样的唯物观下 , 历史是灾难和抗争、血腥和残酷的代名词 , 宏大叙事、非此即彼、冷酷无情是它的特性 。至于历史车轮下的一个个人 , 是不被关注的 , 也是不需书写的 。这几日 , 读着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 , 才令我感受到真实的历史存在于个体 , 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 。
《巨流河》叙述了齐先生坎坷一生的经历以及他所见所遇的人们的不同遭遇 , 写的虽是个人的历史 , 但却让人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从巨流河到哑口海 , 整整一个世纪的岁月 , 齐先生以她一个女性特有的温情和敬意述说着这段苦多欢少、颠沛流离的生命史:幼年离家、战乱求学、定居台湾……而这些恰恰是在多数的历史书中所不能读到的普通人的生存和生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