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河读后感( 二 )
更值得一读的是 , 齐先生在自述的过程中竭力回避着政治的影响 , 而始终以一个中立者的角度看待过往的一切 。东北是齐先生的故乡 , 也是她一辈子梦牵萦绕的地方 。正因为这样一份感情 , 无论是沦陷时的东北 , 还是胜利后的东北 , 她所见所闻的“事实”就有了一种更深的理解和感触 , 是我们所不知的 , 也是我们不曾想到的 。
齐先生是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 , 在她的身上有着坚毅、独立、担当的优秀品质 。不仅仅在她 , 她身边的人都有着这些品质和修养 。她的父亲齐世英——她用的笔墨最多 , 也是她最敬重的一个人 , 留德归来投身于追求民主、自由的事业 , 一直到被迫退出政治舞台 , 甚至到他离开人世 , 都不曾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 就像齐先生说的:他的腰板始终挺直不弯 。还有那个给她带来一生无限思念的张大飞 , ()用他青春的身躯和热血实现了他以身殉国的豪言壮语 。还有那些在战乱时期 , 她所看到的老师和同学 , 如张伯苓、孟志孙、朱光潜、钱穆……多少人和事 , 在齐先生娓娓道来中透着一股股陈年的酒香味 , 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 那是怎样的一批人?
教师 , 是齐先生从事的最主要的职业 , 也是她一生的志业 。她教过中学 , 后来一直在大学教书 , 无论在哪里 , 她自己追求学业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 , 而且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 , 她仍然不放弃 。如此这般刻苦努力的精神 , 桃李满天下自不必说 , 更是造就了她的学术成就 , 把台湾文学推向了世界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 , 有一段历史是不得不提的 , 那就是她在编译馆担任教材编写的任务时期 。她不威强权 , 为青少年能健康成长 , 组织学者专家编撰了各科教材 。在书中尤其提到了国文课的教材(有新旧对比的表格) , 改革的力度可以说是大刀阔斧 , 大幅度的砍掉了政治性质的文章 , 取代的都是文学性很强的名篇 , 这样的革新在当时的环境中是需要有超人的勇气和历史的担负 。
齐先生 , 一个羸弱的女子 , 走的却是一条艰难曲折的人生之路 。然而她依然是幸运的 , 虽然她的青春年华是在逃亡、颠簸之中度过 , 但她的后半辈子还是能在相对稳定的环境里追寻着她的学术理想 , 也因此使她与彼岸的同学、老师有了不一样的生命轨迹和人生感悟 。《巨流河》写的虽是齐先生自述的个人历史 , 却也是那一代知识分子共同的历史 , 而且它又是那样的真实和亲切 , 这应该就是历史的温情和敬意吧!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