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读后感( 二 )


看了这些故事我思绪万千 。在《促织》中,反映了蒲松龄那个社会的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强迫,残害人民的罪行与百姓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苦 。在《连城》,歌颂了男女为争取对爱情努力与朝廷的腐败,随便贿赂几下就可以让一些人苦不堪言 。在《考弊司》中说了考试中的种种腐败和毛病,就连阴间也如此腐败 。我想蒲松龄一定经历了许多坎坷,看破了朝廷的腐败之后才写出了《聊斋》这本书 。
想象,我佩服蒲松龄的想象力,更佩服他对创做的喜爱 。这本书另人回味无穷 。

聊斋读后感(三)
小时候看到过电视剧《聊斋》,感觉很可怕,特别是刚开始有一个灯笼在黑夜中随风飘荡,配合着古怪的音乐,我总是把两耳紧紧塞住 。
上了大学,同学借本白话本的《聊斋志异》,感觉很有些意思,就多少看些,故事很曲折、离奇,但语言优美 。可惜没看完 。
终于,工作了以后,我在暑假之余能认认真真地把它读完,并写点自己的感受,与众人共享 。
《聊斋志异》相传是落第秀才蒲松龄写的 。他屡次科举都不中,后来在类似现代广场之类的地方提供席子和零食,让人讲述平生的奇事、怪事,慢慢地积累,写成了这本书 。
确实,书中多是奇事、怪事,但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人和鬼或者的狐的恩怨情愁 。对鬼,我们一直再思考,或相信,或反驳,或徘徊 。书中有很多鬼,有些鬼,特别是女鬼多以美色获取男性的阳气,如李小倩等 。这种鬼有两种结局,一种是受好人的指点转入正途,一种是被道士等捉拿 。受好人指点的多与好人结为夫妻,过起举案齐眉的日子,让人很羡慕 。有些鬼是讨债的 。有讨金钱债,有讨感情债 。书中的讲述的一个老翁欠别人的钱,对方死后又投生来讨债 。有讨债就有还债 。有的是人情债,有的还的是金钱债 。一个酒鬼死后,受到别人的友好款待,为报恩自己投生做了这个人的孩子 。人情债是最难还的,用这个偿还不失为不错的办法 。比人情债要容易还是是金钱债 。书中写了一个男子借别人一袋粮食,可惜不幸去世,转世变成恩人的马,卖了正好是一袋粮食的价值 。总之,世界是平衡的,你欠别人的终将还给别人,只是时间和方式的不同而已 。
其二:多讲因果报应 。如某人做了好事,他在遇到困难或者在科举中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如田七郎的故事 。这不但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也教育后人要多为善 。因果报应本是佛家教导俗人多为善,可见人们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有多重 。佛教从汉代传入我国,因其教义中多有忍耐、遵守等思想,被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控制人们思想的有利工具 。是不是真的有,我不知道 。但多做善事,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自己的人生路会越来月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