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读后感( 三 )
其三,多讲色 。食、色,人之本性也 。在基本的生存满足后,色就提到日程上来了 。在书中,男人都是好色的,只要是漂亮的,不管是人、鬼、狐等,就与之有性 。男人的得到色是用自己的才换取的才是正道的 。所以就有了“男才女貌”之说 。好色并不是不好,但要看怎么得到性 。这就如“君子爱财,取自有道”相类似 。有人在别人困难时为,就是落井下石,为道德所不齿;有人以自己的才华吸引异性的眼球,可谓高明 。
其四:对孝的提倡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人们所接受和提倡 。古有“卧冰求鱼”之说 。是否真实,我们先不说,就对“孝”我们是提倡的 。书中多有涉及 。如田七郎的母亲就如智者,预言有些事情的后果,让人佩服,姜还是老的辣 。在《封十三娘》中就是因为张生的孝,十三娘才撮合四娘和张生的婚姻,虽经历磨难,终花好月圆 。孝在古代就是对长辈言听计从,但在现代它有了新的含义 。现在的人多有知识,特别是年轻人和长辈之间在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上有很多的不同,就不能简单要求言听计从,要在坚持真理的前提下,以和谐为原则 。
其五:对科举的向往 。虽然作者落第了,但对科举却很有感情 。某书生家贫,但刻苦攻读,多高榜提名,衣锦还乡 。可见作者对科举还是在乎的 。科举从隋唐建立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中举是人数不断增加,这不但普及了教育,同时也扩大了统治阶层 。中举以后就属于地主阶级,也就是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会添砖加瓦,很少有自断生路的 。但科举也对知识分子有很多的束缚作用 。科举内容单一,没现实意义,多以八股为主,虽然有过改革,。但终被统治者所不认可,自然也不能在社会上留存 。八股方便统治者控制人们的思想,巩固其统治,何去何从是秃子是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
其六:文字简洁优美,评述得当 。古人多讲求意境美,所以对周围的环境的描写很下工夫,让事物发生在合适的环境 。每个故事后面都有作者对其的评价,可长可短,褒善贬恶,让人真切感受作者的观点 。
【聊斋读后感】多读写书,多读些好书,多深思一些事情,对自己的文笔、人生都可谓益处多多 。真心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把书读活,读透,读薄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