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读后感( 三 )


对于阅读指导 , 我是一个门外汉 , 但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待孩子们阅读诉求 , 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首先 , 是什么使孩子们的阅读带上了功利的色彩?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和阅读有关的忠告 , 恐怕就数“多读书才能写好作文”之类的话了 , 但我们却忘了告诉孩子 , 读书还可以让你变得勇敢、让你感到温暖、给你安全感和幸福感 。为此 , 有的家长甚至急功近利地让孩子干脆读作文选 , 因为这样可以更快、更直接地接收到写作文的指导 。为了更专心地读“有用之书” , 很多家长和老师还会禁止学生读“闲书” , 或者尽量压缩孩子们读闲书的时间 , 因此孩子对于书柜里最喜爱的书说不上来也就不奇怪了 , 这样无疑是在破坏着孩子们读书兴趣和习惯的养成 。其次 , 片段式的阅读究竟是否能带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在我看来 , 片段式阅读只能窥一斑而不能见全豹 , 原着中原本鲜活的灵魂被割裂、支解 , 让人无法拼接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一个完整的灵魂、构建一个完整的世界 。如果说片段阅读还有一点益处的话 , 那就是一个片段仿佛一扇窗 , 打开了一个个阅读视界 , 吸引你开始一段神奇完整的精神之旅 。美国的阅读教学从来不是一个片段 , 而是一本完整的原着 , 让孩子静下心来 , 倾听作者的讲述 。阅读作业也不是所谓的摘录好词好句 , 而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体会、反思的问题 , 诸如“你认为书中最精彩的是什么 , 说说它为什么吸引你”、“你最欣赏哪个人物 , 说说你喜欢他的理由”等等 , 引发你说出真实的感受 , 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 就是一次读者与作者的二次对话 , 那又将是一次美妙的精神之旅 。
【论教育读后感】也许我们都还记得儿时读完一本好的童话书时 , 掩卷而思、沉迷其中、意犹未尽的感觉 。今天的教育目的性太过强烈 , 很多孩子是背负的很重的心理负担、被动地去读书的 , 这时 , 他们无法在阅读中获得幸福 。阅读理应是幸福的 , 我们无权夺走孩子们享受幸福的权利 。不用担心他们会在阅读中迷失 , 只要他们热爱阅读 , 总会找到书中的知己 。我们所应做的 , 就是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时间、保证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为他们打开一个个经典阅读的宝库 , 让他们为精神的自由而畅游书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