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普林斯顿的李政道 , 李政道和杨振宁做了邻居 , 两家人来往颇为密切 , 而当时的杨振宁正在进行两维伊辛模型的磁化计算研究 , 因此他便希望李政道能够加入 , 帮助他的研究 。 而这也算是两人真正合作的开始 , 相较于之前的小打小闹 , 两人真正开始了问鼎学术之路 。
1951年秋 , 他们写了两篇统计力学论文 , 首次给出了不同热力学函数的严格定义 。
这对于当时的物理学界来说 , 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 推动了统计力学的进一步研究 。 而这也让他们受到了已经成名许久的爱因斯坦的重视 , 毕竟能够突破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 1952年 , 他们受到了邀请与爱因斯坦见面 , 当时的谈话进行了很久 , 虽然之后的杨振宁回忆与爱因斯坦谈话并没有收获什么 , 但是能够与当时的爱因斯坦见面也见证了两颗新星的诞生 。
好友终因现实而决裂人类最现实的本质还是利益的追求 。
在普林斯顿工作的李政道 , 生活也相较于之前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 而且和杨振宁的合作让他十分欣慰 , 毕竟能够和好友一起研究也算是一番美事 。 但是间隙却因为论文的署名问题而发生了 。
在当时 , 两人已经开始合著了两篇论文 , 第一篇《凝聚理论》署名是杨振宁和李政道 , 第二篇《格气和伊辛模型》署名是李政道和杨振宁 。
按照国际上的惯例 , 合作者的署名一般是按照姓氏的首字母来排列 , 因此正常的排列应该是李政道和杨振宁 。 但是在第一篇文章发表之时 , 杨振宁提出 , 如果李政道不介意 , 他希望能够排在李政道的前面 , 因为他比李政道年长四岁 , 这样做应该比较好 , 当时的李政道对此十分震惊 , 但也勉强同意了 , 毕竟他能够来到普林斯顿还是杨振宁的帮助 。
但在第二篇论文署名之时 , 李政道也不再考虑杨振宁所说 , 按照国际惯例来进行 。 对于知识学界来说 , 论文署名永远是一个争议的话题 , 很多人极力争取第一作者 , 毕竟谁都是一扫而过 , 排在前面的自然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因此 , 署名问题成了两人间隙的重要问题 , 在此后一年半的时间里 , 两人再也没有合著过任何论文 。
【纳米|杨振宁与李政道的决裂之谜:共获诺奖,却最终败给了现实利益】据杨振宁回忆 , 上述两篇论文的署名次序 , 杨振宁本来想将李政道放在前面 , 因为当时的李政道在博士毕业之后过得并不顺利 , 需要一些学术成绩来提升名声 , 而他本人对此毫不介意 , 造成问题的原因则是因为他当时的妻子杜致礼 , 她依靠自己所谓的“第六感” , 劝告杨振宁不要这样做 , 因为她觉着李政道并不值得信任 。 所以有些时候耳边的风还是十分可怕的 。
与杨振宁出现间隙之后 , 李政道深觉不快 , 尤其是不想再在普林斯顿再待下去 , 进而能够与杨振宁保持一定的距离 , 因此他回到了自己的母亲哥伦比亚大学大学 , 担任了物理系的助理教授 。 1929年 , 29岁的李政道就成为了哥伦比亚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 他本人是有着极高的天赋的 。
1953年 , 杨振宁曾去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工作一年 , 和米尔斯合作发表了一篇论文《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规范不变性》 , 其中提出了后来十分有名的杨-米尔斯规范场方程 。
但李政道对于这篇文章却十分怀疑 。 虽然两人有了间隙 , 但名义上还是朋友 , 在杨政宁去哥伦比亚大学看望李政道之时 , 李政道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了杨振宁 , 两人经过一番谈论之后 , 杨振宁最终同意了李政道的意见 , 因此两人再一次合作 , 发表了《重粒子守恒和普适规范转换》 , 而这一次杨振宁主动将李的名字放在了前面 。
这一次之后 , 两人选择了重新合作 , 因为对于当时的物理学界来说 , 两人都是极为优秀的天才 , 合作才能有更多的成就 。 李政道在他的文章《破缺的宇称》中有如下描述:“从1956年到1962年 , 杨和我共同写了32篇论文 , 范围从粒子物理到统计力学??合作紧密而富有成果 , 有竞争也有协调 。 我们在一起工作 , 发挥出我们每个人的最大能力 。 合作的成果大大多于每个人单独工作可能取得的成果 。 ”
这一段时间 , 是两人成果频出的阶段 , 也是奠定两人在物理学界地位的重要过程 。
1956年 , 他们合作写了一篇名为《在弱相互作用之下宇称守恒的问题》的论文 , 发表在《物理评论》上 , 对于物理学家一向深信不疑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在弱作用中的有效性提出质疑 。 这篇论文造成了科学概念上的一次革命 , 他们因此在1957年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 这一年杨振宁三十五岁 , 李政道三十一岁 。 两人在极为年轻的年纪里获得了许多人奋斗一生的成绩 , 确实让人羡慕 。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人的气运竟然真的存在?科学家竟然已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