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maxis|13年前的模拟神作,让无数玩家理解了宇宙真理】作者:艾渴echo
有人说 , 地球的生命亦起源于无垠太空的无数种可能性 。
在这个猜想里 , 是一块带着恰好携带着“生命之源”的陨石在天边的混沌中擦出了一片明媚 , 之后投入了海洋的怀抱 , 合着亿万年沧海桑田的调子 , 最终整个星球谱写了一片绿意盎然 。 诚然 , 如今看来人们对这理论中的“生命之源”如何熬过宇宙无氧真空且充满各种致命射线的绝对零度的质疑应该更有道理一些 , 但这似乎与西斯廷穹顶相得益彰的设定依然被敏锐而富于想象力的Maxis轻而易举地捕捉了去 , 并做成了当时看来已然十分惊艳的CG动画 , 用以为引导游戏《孢子》的宏大开场 。
有时候在个人感情上真的很难接受 , 《孢子》这位当年伴随自己度过高校时光的“好兄弟”如今已是十多岁的老人了 。 犹记得在神州大地仍沉浸于北京奥运瞩目荣光的2008年 , 意气风发的《孢子》承载着“模拟狂魔”的期待于初秋姗姗来迟 , 随后便毫不掩饰自己超越时代的勃勃野心:这是一款模拟游戏 , 但它不再只拘泥于城市建造 , 生命模拟或是还原某些具体事物的习性或规律 , 它将真正由“水下第一个生命开始” , 带着玩家走过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 于蒙昧中捕捉稍纵即逝的文明火种 , 为其抱薪添柴 , 直到它光荣而恐怖的光彩照亮了整个星球 , 之后便宿命般地重返浩瀚星空 , 辗转于文明之间 , 或成为新的婆罗米修斯播撒生命与文明之种 , 或谱一曲湿婆之舞 , 成为虚空之间唯一的永生死神 。
当然了 , 《孢子》的实际体验绝对没有我描述的这么中二夸张 , 游戏伊始 , 你需要创造一个可能还不如草履虫复杂的单细胞生命体 , 食肉或食素 , 擅攻或擅逃 , 都相当直白地表现在这生物长着张什么样的嘴 。 在这游戏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 如此别具一格 , 且精细到自由调节每个骨节的捏“人”系统都将成为其最受好评的核心体验 , 可介于这一阶段捏人自由度着实不高 , 因此尽管我相信为数不少的玩家依然可以在重重限制下搭成一个个单细胞古神 , 但还是坚持认为把这游戏核心放在下一阶段进行讨论更有价值 。
此时此刻 , 你需要做的只是用鼠标控制生物在平面地图上四处游弋 , 躲避其他捕食者的同时吃掉嘴边的肉块绿藻 , 咽下足够数量的食物后 , 生物便可获得肉眼可见的体型提升 , 以表明自己进入了进化的下一个阶段——没错 , 严格说来这就是高清亮丽版的大鱼吃小鱼 , 但在进化论的“干预”之下 , 似是天经地义的食物链已经发生了些许意料之外的变化:有的生物长出了坚硬的长刺 , 可以对捕食者反戈一击;有的生物长出了额外的鞭毛 , 可以在多数捕食者面前保持绝对的速度优势;而随着游戏的继续 , 这些生物更是会进化出喷嘴 , 脚蹼 , 毒囊等更神奇的器官 , 让捕猎行为变得更加困难甚至得不偿失 。
然而正如赵忠祥老师强调过的那样 , 在生物演化的马拉松里 , 捕食者们同样享受着进化之力的恩典 。 它们或适应环境 , 或偶遇突变——在《孢子》中具体表现为玩家通过自己高超的捕猎技巧成功捕食到了某些带着特殊器官的生物 , 或是运气好到在围观大佬捕猎或自由探索时得到了新的器官卡片 , 之后便可控制生物择良辰吉日求偶交配 , 重新回到捏人界面 , 花去些点数将那些功能性器官活用于自己的子孙后代身上 , 从而大大降低其捕食难度 , 直到它在新的进化阶段遭遇了更奇葩的猎物 , 那就从头开始再想办法夺取与之相似或克制的其他DNA片段 , 为自己添个更酷炫的器官……就这样 , 几次循环下来 , 单细胞生物的体型和脑容量便会逐渐增大直至无以复加 , 差不多也是时候离开海洋 , 在陆地上开启自己的全新征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