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21年6月17日 , 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 , 并与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 。 而在核心舱之中 , 有多项技术达到了世界前列水平 , 引国人骄傲 。 其中 , 用来调整姿态、维持轨道的霍尔发动机 , 作为一项新技术 , 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 与常见的发动机不同 , 霍尔发动机不需要化学燃料 , 就可以喷出科幻电影中那般绚丽的尾焰 , 推动飞船前进 。
如果不需要化学燃料 , 那它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装置?
这还得从火箭发动机的原理说起 。
“天和”核心舱(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
Part.1 化学火箭的极限在哪里?
不管是飞翔、划船还是走路 , 要想获得前进推力 , 都只有一个方法——利用牛顿第三定律 。 比如 , 走路时就需要我们的脚用力后蹬 , 以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 , 进而前进和加速 。
可问题来了 , 太空中没有着力点 , 那该如何获得推力?
答案是——抛出去自己的一部分 。
被抛物体的反作用力 , 就成了火箭本身向前的推力 。 这依然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 还可叫做动量守恒 。
火箭想要前进 , 就得“扔”东西 , 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 , “扔”的东西越来越多 , 也越来越快 。
按照推进能源划分 , 最早的火箭叫作化学燃料火箭 , 我国的长征五号火箭就属于这一类 。 它们通过燃烧燃料产生能量 , 将燃气迅速喷出 , 获得前进的动力 。
但人们发现 , 这种火箭有个致命的缺点 , 那就是燃料消耗量太大了 。
火箭很大一部分空间装的都是燃料和燃料罐 。 在人类历史上 , 最大的火箭“土星五号” , 起飞重量达3000多吨 , 最后送上月球的部分只有45吨 , 剩下的质量几乎都是燃料 。
要想减少燃料消耗 , 还得从火箭的原理着手 。 前面说过 , 火箭的推力是靠动量守恒获得的 , 动量等于速度和质量的乘积 , 所以不管扔的是燃烧前的燃料(及助燃剂) , 还是燃烧后的燃料 , 只要扔的速度不变 , 产生的动量就不变 , 即获得的推力不变 。
因此 , 要想减少质量 , 又不降低推力 , 方法只有一个——以更快的速度扔出 。
但人们发现 , 靠化学燃烧 , 喷出物只能达到10km/s的速度“天花板” , 难以满足我们的航天探索需求 。 要突破这一极限 , 只能另谋出路了 。
Part.2 效率更高的发动机——离子推进器
怎样获得更高的喷射速度呢?科学家们想到了粒子加速器 , 它能产生目前人类能达到的最高速度——可以使粒子达到光速的99%以上 。
但它的体积比较大 , 动辄上百米甚至几十公里的长度 , 可不是直接就能装到火箭上的 , 于是它的简化版本 , 离子推进器诞生了 。
离子推进器的原理 , 就是用电子轰击原子产生离子 , 然后通过电场加速离子 , 向后喷出获得推力 。 离子推进器的体积小巧 , 甚至可以和家用扫地机器人差不多大 , 喷射速度却是化学燃烧的十倍 。 也就是说 , 只要消耗十分之一质量的工质 , 就可以获得和化学火箭一样的推力 。
NASA的演进氙离子推进器(NEXT)计划研制了一台7千瓦功率的粒子推进器(图片来源:NASA)
但它有个缺点 , 高速运动的离子会和加速用的电极栅板碰撞 , 不但影响效率 , 还会产生腐蚀 , 用不了多久 , 电极板就报废了 。
Part.3 再进一步——霍尔发动机
为解决这个问题 , 科学家们又从离子推进器的结构入手 , 开始改良离子的碰撞问题 。
离子会碰到电极栅板 , 是因为原来的结构中 , 离子产生区域和加速区域是分开的 , 离子要射出去 , 必须经过电极栅板 , 这样就难免会发生碰撞 。
而如果把两个区域合并 , 不仅可以取消掉一个极板 , 还能减小空间 。 人们将喷口处的负极板取消 , 做成敞口结构 , 这样既能达到加速离子的效果 , 又不会碰到极板 , 避免了腐蚀问题 。
但这样又产生了新问题:把两个区域合并 , 虽然能避免离子和电极板碰撞 , 但又产生了电子和正极板碰撞的弊端 , 导致离子的生成率大幅降低 。
推荐阅读
- 重大成就!我国首颗陆地探测卫星升空,印度人惊叹:真是不可思议
- 这野兽真可怜!常被黄鼬咬断脖子,豹叼它喂幼崽,猞猁靠它过日子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美国实现登月之后,为什么没有开发月球上的资源?
- 远隔38万公里,为何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却偏偏不敢回头看地球?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照亮月球最黑暗的区域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事关月球采矿控制权,美国拒绝与中国合作,没想到中方已抢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