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明日创作计划:年轻·素人·原创,本身就是一场冒险( 三 )


这两季的同学选择上,更向素人倾斜。这些年轻人像极了原石,未被打磨和定型,尚有锋利的棱角。或许正是因此,两季节目比起竞技,更像一个训练营,第四季叫“明日高校”,第五季则叫“明日夏校”。
即使海选的表现稍显稚嫩,但对于选手来说,这趟“夏令营”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选手们交出的答卷已经颇为丰富,无论是在音乐类型、语种、表演方式上,都呈现出千姿百态。甚至不用节目组安排,他们已经开始约定好了要一起“碰撞”,7Z就在阿依巴尔进入明日夏校后对他发出邀约:“用你的冬不拉和我的说唱结合,能玩出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而节目“创作计划”的设定,意味着这是一个长线计划,在稳步成长的过程中也带来了更大的延展空间。邱越就曾表示,节目组也曾纠结是“原创”还是“创作”,最终还是选择了“创作”。
“‘明日’不仅仅是一档原创歌曲比赛,在音乐上的创作力也绝不仅仅是写歌这样一件事。我们不断跟这些年轻人们强调要表现你的创作能力,一些非常优秀、有魅力的同学也不全是原创的,有二创和翻唱和自编曲的作品,这也能体现出当下年轻人多元化的状态。”邱越说。
这种对创作能力的“强调”,也渗透在节目的各个环节。
在节目最初,东南西北四个地域的同学们遭遇的第一道指令,就是通过涂鸦等方式自由设计装饰考场。而等到同学们进入明日夏校之后,也要一同去创作自己的班歌。这种合作模式既能够展现大家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独特风格和创作理念,也能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彼此互补,促进他们在磨合之中成长。
对于整个音乐市场来说,《明日创作计划》对于“创作”的呈现,也有其价值所在。
在唱片时代已经衰落、人们依靠短视频收听最新音乐的年代,综艺依然是能够输出音乐、让观众看到音乐新人的重要渠道。但目前市面上的音综,有的节目选手都是有粉丝基础的明星,有的是选拔一些唱功优秀的实力歌手,但以做创作的“素人”为主角,愿意给“素”年轻人提供展示和生长空间的,却是“明日”独一档。
没有走传统模式的老路,没有选择那个一定稳妥的方向,在这样的音综环境下做一档含“素人”率如此高的节目,必然是有些艰难,有些冒险的。
王鑫璇就曾在媒体看片会上坦言,“这帮孩子没有天然影响力的,整体状态甚至比去年更素。但我们今年就是想化繁从简,把目标聚焦在创作和音乐本身,希望观众能看到这帮年轻创作者的魅力,当然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而《明日创作计划》却依然选择以年轻的音乐素人为刻画的重点,为他们提供被外界关注的渠道,给他们培养的土壤和成长的养分,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之下,《明日创作计划》的超前理念和大胆探索或许能够为整个行业开拓更宽的空间。
年轻人的蓬勃创作力与独特表达力,让节目更加“年轻”,因为年轻所以无畏,也因为年轻所以需要更多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无论是对于这群年轻人还是节目来说,或许都需要在这条艰难道路上厚积薄发,《明日创作计划》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必然会承受风险,但同时也一定会遇到其他节目无法经历和感受的别样风景。
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等待大放异彩的那一天。
文 | 龙承菲 符琼尹
编辑 | 赵普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