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美妙的不变性
17世纪的伊萨克·牛顿概括、提炼了一组方程式 , 牛顿力学的定律形式描述了人们周围物体的受力特性和运动性质 , 经典力学非常成功 , 既刻画了加农炮弹的飞行轨迹 , 也描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等 , 牛顿力学的概念有非常吸引人的特征 , 例如:所有观察者——无论运动与否 , 无论处在哪个惯性系或“惯性框架” , 他们观测的周围物体的运动规律都是相同的 , 当两个观察者在不同的方向上运动时 , 他们看到的物理事件都以同样的方式展开 , 每个观察者对事件形式的观测和记录有所不同 , 一个观察者报告说 , 他或她看到一个从左边向右边运动的物体 , 另一个观察者报告说 , 他或她看到一个从右边向左边运动的物体 , 但他或她对两个物体运动方式的基本描摹是相同的 , 观察者归纳的两个物体的运动规律表现了相同的形式 。 但从19世纪时 , 人们开始注意到不是所有物体的运动都遵循了这种不变性的规律 。
电磁场的物理问题
19世纪的电学、磁学和光学获得飞速发展 , 工业革命的浪潮推动了这些学科广泛性的研究和应用 , 1865年 , 物理学家麦克斯维尔发表了一组方程式 , 他将所有的电、磁和光联合成单一的电磁学现象 。 在麦克斯韦推导出一组电磁学公式之后 , 人们很快意识到在这组公式中包含了某些奇异的性质 , 当从一个惯性系转移到另一个惯性系时 , 公式的表达式发生了变化 , 一个观察者在静止时观测到的物理现象与同一个观察者在运动时观测到的物理现象出现了明显不同 。 物理学家开始意识到 , 人们已经熟悉的牛顿物理学概念并非普遍适用 , 所有不变性和与观测者的不相关性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或虚幻 。 当观测和描述一个物理事件的性质时 , 人们必须考察事件发生的所在参考系 , 一个观测者在一个参考系看到的运动现象和同一个观测者在另一个参考系看到的运动现象十分不同 , 对物理事件性质的观测和记录依赖于观测者所在的参考系 。
历史的车轮转到了20世纪 , 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学变式 , 在描述物体运动从一个惯性系转换到另一个惯性系时 , 新的物理数学应用保持了麦克斯维方程式的架构 , 许多物理学家贡献了他们的智慧 , 但人们将创新的物理数学转换称为“洛伦兹变换” 。 人们在牛顿力学中使用的惯性系之间的标准变换不同于洛伦兹变换 , 牛顿物理学中的长度和时间概念是绝对的、恒定的 , 一个物体在一个惯性系的长度与同一个物体在另一个惯性系的长度是绝对相同的 , 根据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概念 , 在一个惯性系中的时间流逝与在另一个惯性系中的时间流逝是绝对一致的 , 然而 , 在洛伦兹变换的时间和长度等物理概念发生了变化 , 这些物理量的变化实际上依赖于观测者所在的参考系 。
相对论原理
洛伦兹变换让爱因斯坦感到了困惑 , 这种保持了麦克斯维方程式结构的变换仅仅是一种数学上的技巧 , 还是存在一些更基本的物理性质 , 爱因斯坦怀疑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是绝对的 , 是一些物理事件发生的“公理”和“先天条件” , 或者说物理学中的不变性原理是至高无上的 。 1905年 , 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 他认为物理学定律的不变性应当具有最高的地位 , 所有的惯性系都是同等的 , 在所有的惯性系中 , 物理学的规律应当具有同样的形式 , 与观测者的匀速运动不相关 。 将这种不变性原理应用到电磁学的领域 , 从一个惯性系转变到另一个惯性系时 , 必然发生一种洛伦兹变换 , 这意味着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绝对的概念 , 从一个惯性系变化到另一个惯性系时 , 它们的特性随之发生变化 。
推荐阅读
- 中科西部干细胞研究院:干细胞如修理大师,调整失控的免疫系统!
- 形变:研究人员发现使病毒失活的新策略
- 基于血红蛋白的氧载体化合物可以保障宇航员的安全
- 小伙浏览不良网站看到一段视频,发现女主角竟是女友,气得报警
- 研究: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再次感染风险或降低87%
- 奥密克戎揭示了人类免疫力
- 研究显示:感染了新冠的HIV患者容易产生新冠病毒变异
- 考古学家怀疑是史前核战争遗址的摩亨佐·达罗古城,古印度文明
- 为什么全世界有那么多“蛇岛”,而且岛上的蛇还会越来越毒呢?
- 新冠病毒最终可能走向“静默”与人类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