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队 “平底锅计划”:中国人远赴非洲治沙,中国游客被特殊照顾( 三 )





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拎着单反跑去观景台 , 结果却发现所谓的安全观景台 , 只是在水塘边用石头简单堆砌而已 , 真正起到安全作用的不是这些护栏 , 而是配着枪械时刻警戒巡逻的安全员 , 一旦发现野生动物有攻击倾向就会鸣枪警示 , 警示无效才会直接击杀 。



在安全员的护送下 , 我们走了25分钟才到达离营区最远的观景台 , 拍到落日完全消失才收拾东西回酒店 , 而安全员则一直持枪守在旁边 , 再一路护送我们回酒店 。
当我以为这是酒店顾客享有的特权时 , 向导却奇怪的喃喃自语:以前也没见到这些安全员对游客这么上心啊 。



第二天一大早去盐沼区拍摄 , 结果半路被一辆警用越野拦停 。 原来 , 埃托沙公园把我的护照提交警署登记 , 警署听说有中国游客进入景区 , 于是联系酒店特殊照顾(所以安全员才一路护送) , 第二天派人把护照送到酒店 , 听说我们去盐沼区又一路追赶把我们拦停 。
戴墨镜的军警态度十分友好 , 上来就是一顿道歉 , 交还护照后又留下他的私人电话 , 嘱咐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他 , 还特地交代尽量不要下车拍摄 , 不要低空航拍以免惊扰动物 。
说实话 , 在过去十多年的旅行经历中 , 我还是第一次受到非洲警察的特殊照顾(巴基斯坦、伊朗也有类似经历) , 这些功劳 , 都归于远赴非洲治沙的那些中国人 。




在卫星图上看埃托沙盐沼区很像盐田 , 但实际却相差甚远 , 整个盐沼区没有积水 , 也不是完全的白色盐晶 , 而是沙砾夹杂盐晶的黄中泛白 。
按照向导的解释 , 只有雨季来临时才能看到盐沼表面积水 , 但最多也就20公分深度 , 或许雨季是看盐沼的最佳时机 , 但观赏动物却只能在旱季 , 尤其是7-9月之间的动物大迁徙 , 上万头野生动物和数以百万计的鸟类携家带口迁往水草更密集的地方 。



一整个白天的观察 , 我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 盐沼区内的动物很少跳跃奔跑 , 哪怕羚羊目睹庞大体型的大象靠近 , 也是一点点的向外围移动 , 可到了盐沼区外却犹如打了兴奋剂一样的欢跳 。
向导的解释是:这些动物早已养成最适宜生存环境的习惯 , 盐沼区温度比外围高5-10℃ , 频繁跳跃奔跑不仅会缺水中暑 , 体力也会下降的特别快 , 除非遇到威胁 , 否则轻易不会大动作 。 到了外围就算缺水 , 也可以通过水塘和草皮得到快速补充 。





埃托沙官方把公园以营区位置分成4个部分 , 但本地土著却认为真正的分区应该是“盐沼区、沙漠区、水塘区和植被区” , 也就是以地质和气候为区分:
盐沼区温度最高、地面全部是盐晶;
沙漠区位于盐沼区外围 , 植被水源都十分稀少 , 只有沙漠野马和羚羊会长期驻留;
水塘区是埃托沙所有动物的“补水站” , 大部分动物都能和谐共饮 , 直到狮子等攻击型动物出现后才会离开;
植被区处于最外围 , 原有地貌与水塘区无异 , 经过中国工程师十多年的治沙措施 , 目前已优化成草原地貌 , 而中国治沙人放出的豪言是:总有一天 , 盐沼区外全部是森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