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生物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疾病治疗的格局 。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 就有基因治疗 。
基因治疗的原理 , 实际上是把基因当做药物 , 通过技术手段运送到细胞当中 , 让细胞能够自主生产药物 。 在这个过程中 , “运送环节”一直是一个技术难点 。
就在几天前 ,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刊登了一篇华人学者团队的论文 , 论文指出 , 他们从人体自身中找到灵感 , 开发了一种新的“递送”方法 , 对基因编辑疗法意义重大 。
而这位华人学者 , 就是有着“基因魔剪”之称的张锋 。
张锋
打破RNA治疗困境有关基因治疗的研究 , 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 。 它主要依靠的 , 是基因编辑技术 。 这种技术可以对生物体基因组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 ,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
正如上文提到的 , 在利用基因技术进行治疗的时候 , 基因本身就被当做药物 。 而治疗过程的“运送环节”一直是一个技术难点 。
相关论文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一般基因治疗中充当“药物”的“RNA分子”是非常容易降解的 。 尤其是进入人体之后 , 这些RNA的半衰期很短 , 很容易发生药物的脱靶效应 。
【基因疗法|输了诺奖赢了专利,被业内称为基因魔剪的他,又对基因治疗下手了】此外 , 基因治疗的药物注射进人体后 , 还需要穿过血管内皮屏障和细胞外基质 。 这两层屏障一般只允许部分小分子药物或小分子化合物通过 , 像抗体等大分子药物或大分子化合物在通过时会受到比较大的阻力 ,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 。
而张锋这一次的研究成果 , 解决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 。
动图描绘了SEND技术为患病细胞恢复健康
他和团队在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递送平台:SEND 。 这种技术可以利用人体细胞自身合成的PEG10蛋白 , 结合其自身的mRNA在其周围形成一个球形保护胶囊 , 以便“药物”可以很好地触达目标靶点 。
目前 , 他们已经成功地使用SEND技术把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传递给小鼠和人类细胞以编辑目标基因 。 而这项发现 , 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最适合基因编辑疗法的载体 。
专利与诺奖 , 曾让他一夜成名尽管这一次张锋的研究成果意义重大 , 但很多人知道他 , 还是因为几年前沸沸扬扬的“专利与诺奖之争” 。
让他卷入那场纷争的 , 是一项CRISP技术 。
CRISP是在1993年被科学家们发现的 , 但直到2007年 , Danisco公司的两位科学家 , 巴兰古和霍瓦特才在嗜热链球菌中确认了CRISP序列 , 认为它的存在能帮助识别细菌 , 并抵抗噬菌体DNA的入侵 。
这项发现公布后 , 世界上的很多科学家都纷纷投入到相关领域的研究中 。 这其中 , 就有张锋 。 只不过 , 张锋和他的合作伙伴们并没有像其他科学家那样 , 从细菌的角度继续研究CRISP 。 他们直接选择在老鼠和人体细胞中做实验 , 并成功在2012年证明了CRISPR-CAS9真核细胞基因编辑的意义 。 他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 , 也成了这一领域发表最早、被引用数量最多的论文之一 。
埃玛纽埃尔·沙尔庞捷和珍妮弗·杜德纳
但奇怪的是 , 8年后 , 当诺贝尔奖终于开始关注这个领域时 , 却把奖项颁给了法国生物化学家埃玛纽埃尔·沙尔庞捷和美国生物化学家珍妮弗·杜德纳 。
那个时候 , 获奖名单一出 , 很多人都为张锋鸣不平 。 但也有人觉得 , 这是诺贝尔奖的一贯操作 。 因为他们在评选时 , 常常是某个基础科学应用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力之后 , 再回过头去找当初在基础研究阶段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
张锋没在这个事情上多纠结 , 而是把“战场”转移到了CRISPR-CAS9的核心专利上 。 毕竟 , 拿到专利 , 就意味着拿到了这项技术的未来 。
从专利申请的提交时间上来看 , 当年诺奖获奖者之一——珍妮弗·杜德纳的确比张锋要早几个月 。 但张锋在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CRISPR-CAS9技术专利申请时 , 也一并提交了一系列该技术在真核细胞(比如 , 人或植物)中应用的专利申请 。
两方提出的有关CRISPR-CAS9的时间轴(红色为张锋;绿色为珍妮弗·杜德纳)
推荐阅读
- 中科西部干细胞研究院:干细胞如修理大师,调整失控的免疫系统!
- 形变:研究人员发现使病毒失活的新策略
- 基于血红蛋白的氧载体化合物可以保障宇航员的安全
- 小伙浏览不良网站看到一段视频,发现女主角竟是女友,气得报警
- 研究: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再次感染风险或降低87%
- 奥密克戎揭示了人类免疫力
- 研究显示:感染了新冠的HIV患者容易产生新冠病毒变异
- 考古学家怀疑是史前核战争遗址的摩亨佐·达罗古城,古印度文明
- 为什么全世界有那么多“蛇岛”,而且岛上的蛇还会越来越毒呢?
- 新冠病毒最终可能走向“静默”与人类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