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猎头海天:为什么女明星与程序员容易遭遇中年危机?( 二 )


至于趋同效应,就是资本永远倾向于抛弃跑的慢的小团队,拥抱快速崛起的公司和大平台,虽然资本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是绝大多数资本都更倾向于稳定的收益,而规模越大越稳定,这就是为什么全球80%的投资发生在债券行业。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当创新速度不再,资本逐步流去的大环境下,资本会更加倾向于去投资稳定的大厂,因此招募了75%的中小企业程序员面临失业问题。
而演艺圈则表现为另一种形态。就是资本会投入商业模式更确定,回报率更确定的明星所在的剧组。比如,著名男演员主演的电影、电视剧、网大等。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电影行业的不亏损率仅为4%,这个数据来自某电影行业投资人,我无法确定真伪。换言之,你演技很牛逼,但是你的作品仍然很可能会亏死一家电影公司。这些年流量明星会得到资本的追捧,也是这一效应的产物,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作品,而是他们拥有的流量,进而有确定的商业模式。如蔡徐坤最大的收入来源是广告代言和ip授权。我和某小鲜肉的资本方很熟悉,他们甚至告诉我,他们之所以给这个年轻人出资,带资进场,不是因为想赚电影或是网剧的赚钱,而是因为这个小明星需要通过电影吸粉,提高他的商业价值……
工程师|猎头海天:为什么女明星与程序员容易遭遇中年危机?
文章插图

至于制度红利则是一个更加微妙的东西,那就是制度的完善或是疏离,都有可能带来行业的爆发。只不过完善的制度下,行业发展地会更加长远,并且有利于头部企业。
演艺圈、TI行业都曾经因为国内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监管漏洞等问题获利。去年近50多位明星补缴税款,多家公司,甚至包括上市公司补缴税款的新闻不绝于耳。另外,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互联网、娱乐行业都特别容易亏损,也使得这两个行业存在不少洗钱的空间,因此早些年不少有原罪的地产、矿业老板,喜欢投资演艺圈和IT行业……热钱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也埋下了迟早要炸的雷。雷破的时候,各种影响行业里的人事情,自然就来了。
那么有的朋友就会说了你分析这么多,有什么建议吗?
我没有啥资格给女演员任何建议,我不懂他们的行业。我印象中,不少女明星嫁的好,基本上没有什么转型压力,更多的还是想重塑辉煌的渴望,但是缘木求鱼这种事情,其实难度很大。我一个编剧朋友告诉我一件往事,说是某阿姨级女明星,自己开了影业公司,投资做片子,剧本是一部校园恋爱题材,大概两男追一女的那种,阿姨女明星硬是要演女一号,气的导演等人要罢工出走的地步,才最终作罢。虽然不应该用年龄限制演员角色,但是太反市场也确实很难。其实还有一些从业者她能接受角色的转变,从演怀春少女到演要房丈母娘,也很赞。范冰冰不也演过洗头小姐,农村妇女吗?这些转变本身也延续了她的职业生涯。而且这几年转网红 、网大的明星太多了,事实证明市场被做大了,大家的空间也大了。
所以,我的以下建议只适合想转行的普通从业者。
首先,从to c到热门to c是一种趋势,因此可以跟着资本走,它去那,你去那,只是对于你的选择能力和积累资源的能力要求最高。不过也有人做成了,比如97版《天龙八部》里阿朱的扮演者刘锦玲女士,人到中年后,果断成为了保险销售员,后来据说还成了销冠。我比较喜欢的女演员袁洁莹女士,成了美容院老板,而曾经演过杨贵妃的影业大佬向华强的侄女向海岚则在中年时成了一名地产公司的女公关……
工程师|猎头海天:为什么女明星与程序员容易遭遇中年危机?
文章插图

而从to c到to b也是行业的一般发展规律,说白了就是to c市场我玩不下去了,我去做to b的生意行不行。因为to b门槛比较高,相对来说比较合适,有一定资源积累的女明星,我用资源去服务别的从业者。比如不少女明星成立工作室,自己变成导演、制片人,如林心如和爱奇艺就在合作工作室,大力做自制剧,就是不错的转型。当然,也有像转型做操盘手的,这种太小众了……就不提倡了,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嫁到有稀缺资源的老公对吧。
至于转向to b 这件事情正在发生在IT行业,程序员比我还清楚。
其次,转移市场去做技术红利转移的。啥意思,这几年随着小剧场演出的发展,话剧等现场艺术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比如胡歌、濮存昕演出的话剧就一票难求,如果有明星能去大力做舞台剧等艺术作品,虽然收益不如以前那么高,但是不可替代性显著加强,因为号召力不一样。而像程序员可以考虑一下三四线城市的网络公司、IT公司,地方压力没有那么大,你的经验和工作能力,仍然可以发挥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