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登月取月壤和小行星探测是两个难度级别的事情 , 日本不是不想登月 , 是目前没有那个实力 , 想要实现在月球软着陆 , 并把“月壤”顺利地带回地球 , 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 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航天能力 。 而小行星探测取样方面 , 对于技术的要求相对单一些 , 主要克服的就是远距离操控的问题 。
月球登陆取壤 , 需要把探测器先送入月球轨道 , 然后登录器及上升器要实现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 , 登录器完成在月球表面的自动采样后 , 会将相关样本传送到上升器内 , 上升器通过点火发射从新回到月球轨道 , 并与返回器对接 , 最终变轨返回地球 。
月球采样的难度其实主要就是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及飞行器间的自动对接工作 , 而小行星探测器的取样就没有这样复杂 , 首先不需要在小行星上软着陆 , 只要在探测器靠近小行星时发射相应的“金属弹” , 就可以通过击起的灰尘进行“样本收集” , 但收集的量是非常有限的 , 隼鸟2号的样本收集量大概只有5克左右 , 而我国的嫦娥5号月球探测器收集的样本量可以达到2000克 。
小行星探测器相对难度较大的技术就算得上是“深空测控”了 , 毕竟小行星的距离非常远 , 完成相关“测控”的难度也就会随之加大 , 不过日本的此方面是获得了美国NASA的“大力支持” , 因此在此方面也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日本的独立技术能力 。 实际上日本是除了美俄以外 , 第三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 1990年时日本的“飞天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进入月球轨道 , 并与1993年撞上月球 。 包括后期的“月亮女神”探月计划 , 可以说日本多年来一直都在致力于“登月计划”的发展 , 奈何由于综合技术能力相对有限 , 一直以来也没有形式实质性的突破 。
总的来说 , 日本的航天实力还是相对较强的 , 发展也比较早一些 , 之所以在“探月计划”方面出现了落后 , 主要还是因为在综合技术方面存在着不足 , 毕竟“探月”及“登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太空探索活动 , 并不一时一朝一夕就能够马上实现的 。
美国虽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多次的“载人登月”工作 , 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完成“载人登月”的国家 , 即便如此美国也并没有放弃对于月球的进一步探测 。 另外阿尔忒弥斯计划也邀请了欧洲、日本、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阿联酋等航天局参与 , 目前其实也是为了通过多方出资出力去落实计划的开展 , 毕竟载人登月是一项极其“烧钱”的计划 。 根据网络信息现实 , 我国实际上已经计划于2022—2024年陆续开展自己的小行星探测工作 , “郑和”号探测器届时也将完成小行星采样及多维度深空探测等工作 。
【小行星|日本航天器都成功登录3.5亿公里外的小行星上采样了,为何就是不登月?】
每个国家对于太空的探索都是有着一个详尽的发展计划的 , 并会结合自身的综合能力去进行优先级的排序 。 目前像我国这样能够自主独立实现“月球采样”、“火星登陆”、“空间站建设”的国家是屈指可数的 , 能够有实力与我国进行综合对比的其实也只有美国了 。 目前我们可能还与美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 但未来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 我们是很可能实现全面追赶及超越的 。
推荐阅读
- 这野兽真可怜!常被黄鼬咬断脖子,豹叼它喂幼崽,猞猁靠它过日子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美国实现登月之后,为什么没有开发月球上的资源?
- 远隔38万公里,为何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却偏偏不敢回头看地球?
- 照亮月球最黑暗的区域
- 事关月球采矿控制权,美国拒绝与中国合作,没想到中方已抢先一步
- 我国建造月球国际科研站,需突破一项关键技术,嫦娥四号差点实现
- 玉兔二号新发现:月球背面存在外星痕迹,还有固态水资源?
- 更大的灾难即将来临?美国发出预警,2030年地球或发生极端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