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熊 在自然界中,有没有看起来很好驯化,但实际上很难的动物?


浣熊 在自然界中,有没有看起来很好驯化,但实际上很难的动物?
文章图片

浣熊 在自然界中,有没有看起来很好驯化,但实际上很难的动物?
文章图片

浣熊 在自然界中,有没有看起来很好驯化,但实际上很难的动物?
文章图片

浣熊 在自然界中,有没有看起来很好驯化,但实际上很难的动物?
文章图片

浣熊 在自然界中,有没有看起来很好驯化,但实际上很难的动物?

驯化动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 它需要筛选 , 长期的累积和定向的培育才能最终成型 , 在地球上生活着数之不尽的动物 , 而到了今天 , 人类驯化的动物也只是冰山一角 。 不过 , 正是这冰山一角 , 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蛋白质来源 , 甚至是精神的慰藉(宠物) 。 那么在当下 , 有没有看起来很容易驯化 , 但实际上很难驯化的野生动物呢?答案是肯定的 。 在这里我们举两个例子:斑鬣狗和浣熊 。
我们先来看一下斑鬣狗
01 斑鬣狗为什么看起来容易驯化?
斑鬣狗是现存鬣狗科下体型最大 , 数量最多的动物 , 虽然它们敢与狮子叫板、抢夺花豹的猎物 。 但是在非洲的一些地区 , 斑鬣狗对人通常不会表现出敌意 , 相反的 , 它们会主动地靠近人 。 而驯化食肉型的野生动物第一步就是野生动物主动的亲近人类 , 因为狼之所以被驯化为狗 , 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一些狼徘徊在人类的居住地附近 , 并且对人没有表现出恶意 , 这样人类投喂食物时 , 二者的信任才会慢慢的建立 。 而斑鬣狗之所以有“亲近”人的行为 , 就是因为投喂导致的 。
除了“亲近人” , 还有长相 。 斑鬣狗虽然不是犬科动物 , 但是它整体的形象与犬科动物却比较相似 , 只是比犬科动物的代表动物狼要丑了一些而已 。 不过 , 仔细地看 , 狼也好看不到哪去 , 它被驯化之后 , 在人类的定向培育下 , 才有了如今乖巧可爱的各种狗 , 同理 , 如果能够驯化 , 在长期的人为干预下 , 斑鬣狗变成“萌萌”的形象也是有可能的 。
02 斑鬣狗为什么实际上很难被驯化?
上面我们说过 , 斑鬣狗之所以会有亲近人的行为 , 是因为这个地区的斑鬣狗接受过人的主动投喂 , 所以这是讨好性的靠近 。 而斑鬣狗本来就是对食物来者不拒的 , 所以靠近人等于不费力就能吃到肉是很容易建立的 。 但是这是一种利用关系 , 不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
而且在非洲 , 每年都会发生斑鬣狗“袭人”的事件 , 这些事件恰好就发生在有投喂行为的地区 , 这些肇事的斑鬣狗会趁着人们在野外露营时进入帐篷翻找食物 , 一旦找不到 , 人就成了猎物 。 由此可见 , 斑鬣狗对人的“亲近”是一种假象 。
除此之外 , 在非洲 , 确实有人会把刚生出来的小斑鬣狗抱回去养 , 但是当斑鬣狗长大后 , 这些鬣狗都是要戴着特制的嘴套的 , 除非是在它进食完后 , 即使所谓的主人也不敢轻易地拆掉嘴套 。 因此 , 被人从小养到大的斑鬣狗也是一颗定时炸弹 , 随时会把人当成猎物 , 这是它很难被驯化的主要原因 。
我们再来看一下浣熊
01 浣熊为什么看起来好驯养?
从宠物的角度看 , 浣熊实在是太合适了 , 首先它体型娇小(体长70厘米左右) , “撸”起来也比较方便 。 其次就是形象了 , 许多小伙伴应该还记得红极一时的“小浣熊干脆面” , 上面的卡通形象深入人心 , 不过 , 许多网友对上面的动物是小熊猫还是浣熊有些弄不清楚 , 这是因为小熊猫曾经被划到浣熊科下 , 只不过后来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分析发现二者相差甚远 , 这才将小熊猫拿出来划为单独的一科:小熊猫科 。 (下图为小熊猫)
而曾经干脆面上的“小浣熊”是黄色毛发吧 , 所以从颜色看 , 它应该是小熊猫 。 不过 , 考虑到浣熊除了灰色外 , 也有棕色的 , 所以说是小浣熊也在情理之中 。 最关键的是 , 在包装袋上“小浣熊”的眼睛上有两个明显的黑色圆斑 , 这是浣熊最明显的特征 , 而且浣熊的尾巴上有5-6个明显的黑色圆环 , 而小熊猫则没有 , 因此 , 普遍认为当时的包装袋上就是“浣熊” 。
除此之外 , 在20世纪70年代 , 日本曾经播过一个动画片《浣熊 , 小淘气》 , 这使得当时浣熊在日本的人气高涨 , 于是许多人就萌生了想养一只的想法 , 之后日本从北美(浣熊的原产地)进口了几千只浣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