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观察」警惕“饭圈文化”对综艺节目的不良影响

导读
日前,因“8岁出道”引发网上巨大争议和权威媒体批评的天府少年团(熊猫少儿艺术团Pandaboys)被宣布解散。从8月20日高调出道,到24日一早更名到晚上即解散,短短4天时间,这场本想突破偶像养成低龄底线的造星闹剧偃旗息鼓,充分说明这种畸形“饭圈文化”的产物已是人人喊打,这意味着大众文化规范健康发展已从政策议题转化为社会舆论强大呼声,有关综艺节目应敏锐感知大众文化风向,警惕“饭圈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饭圈|「观察」警惕“饭圈文化”对综艺节目的不良影响
文章插图

不可否认,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平台上的部分综艺节目与“饭圈文化”有着一定关联,在“饭圈文化”的影响下,曾经走偏闹出事件。一段时间以来,明星偶像是否能在某些综艺节目中出道,大多取决于粉丝是否足够强大。一些综艺节目选择偶像和明星的门槛越来越低,只要有粉丝,有流量,就可以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平台上演戏、唱歌、演讲。那些被“饭圈文化”带节奏的综艺节目,追求的是“流量至上”,并没有把重心放在节目内容品质的打造上。有的综艺节目被指无聊低幼、缺乏智识;有的综艺节目片面追求戏剧化效果,故意弄虚作假、哗众取宠,设计一些违背生活逻辑、与日常生活经验反差较大的低级噱头;有些综艺节目既不攀登正能量的高峰也不触碰负能量的底线,以艺人一些没有多大意义和价值的打打闹闹博人眼球。
病态的“饭圈文化”已经在某些综艺节目中生出毒瘤,严重影响了节目的健康成长。在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中,随着明星之间的挑战和竞技不断升级,很多粉丝纷纷以讨好节目组给主持人送应援礼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偶像在节目中的待遇。在网络视听平台上的一些选秀综艺节目中,票数最高的几位选手可以“成团出道”。此风越演越烈,一些粉丝为“打投”疯狂购买,催生了荒诞的“倒奶事件”。
当前,“饭圈文化”治理力度空前强大,雷霆行动产生震慑效应。中央网信办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治理“饭圈”文化,并出台了专项政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集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网络综艺节目专项排查整治,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网络综艺节目管理的通知,严控偶像培育类节目,重点加强选秀类网络综艺节目管理,坚决抵制偶像化中的明星炒作、泛娱乐等不正之风,以及“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要借政策东风,主动作为,自觉加强对明星参与综艺节目的改进和提升,坚决消除“饭圈文化”对综艺节目的不良影响。
第一,要强化价值导向,发挥平台引导作用
综艺节目作为文化传播、价值导向的重要载体,要成为正能量供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一片沃土。由于综艺节目内容涉及面很广,关注点和话题点较多,往往会形成社会现象而引发舆论热点,其对观众的价值引领也随之延伸到了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综艺节目要积极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导向作用,不搞“流量至上”,不为“饭圈文化”所绑架,加强对粉丝群体的正向引导。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做到“有营养、有价值、有意义”,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弘扬真善美、传播向上向善的主流价值观,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使命责任。
饭圈|「观察」警惕“饭圈文化”对综艺节目的不良影响
文章插图

饭圈|「观察」警惕“饭圈文化”对综艺节目的不良影响
文章插图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展现伟大时代人民群众的风彩风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挥综艺节目类型优势,聚焦普通百姓生产生活,邀请各行各业更多基层群众参与节目。不把群众作为明星陪衬或节目背景,要让群众成为节目的主角。增强节目吸引力,把节目录制场所设置在田间地头、社区学校、军营车间等基层一线,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平凡英雄提供舞台。综艺并不只是艺人的选秀竞技,只有搭载更多的文化内容,包括历史记忆、人性关怀、人物命运、健康养生、常识教育、职业体验等,才能注入更多的精神内涵和社会价值。
饭圈|「观察」警惕“饭圈文化”对综艺节目的不良影响
文章插图

饭圈|「观察」警惕“饭圈文化”对综艺节目的不良影响
文章插图

第三,不唯流量要立榜样,展示明星正能量
一是自觉抵制“流量至上”。
流量明星实际是“饭圈”持续供养养成的偶像,不是明星,更像是被创造出来的“商品”,所取得的眼球经济和传播效应都只是一时,而一旦这些所谓流量明星失德失范、违法违规,对行业和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又久久难以消除。在治理“饭圈文化”的进程中,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平台有责任抵制流量明星,清朗视听空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