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2-3倍的差异和地球上陨石坑的年龄分布居然是吻合的!
地球上侵蚀速率其实也没有那么快
另一方面 , Mazrouei和她的同事们惊讶地发现 , 地球上近6.5亿年的侵蚀速率其实也没有那么快 。 一个辅证来自对地球大陆的侵蚀速率考察 。 来自同位素定年的结果显示 , 稳定的大陆上侵蚀速率最高也就2.5米/百万年 ,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6.5亿年里最多侵蚀了1.6公里的垂直深度——并不足以抹掉直径10公里以上(对应的深度约有不足2公里)的地球陨石坑 。
另一个辅证来自金伯利岩管的参照 。 金伯利岩是岩浆在地下浅层固化的产物 , 这些火成岩在地下可以形成1-2公里深的胡萝卜形状的岩管 。 最重要的是 , 这些金伯利岩管也和陨石坑一样 , 会因为各种地质作用而被侵蚀变浅 。
金伯利岩管示意图 。 绘制:于大锤然而 , 作者对比了形成于各个地盾区内的撞击坑和600多个已经有明确定年的金伯利岩管 。
地球大陆各个地盾中的撞击坑大小、年龄和金伯利岩管分布 。
发现古生代以来(5.4亿年至今)的这段时间里的金伯利岩管留存量都很高 , 表明这一时期的各种地质侵蚀确实只有1公里深左右 , 不足以抹去1-2公里深的金伯利岩管 , 自然也同样不足以抹去直径10公里以上的地球陨石坑 。
直径10公里以上的撞击坑和已有明确定年的金伯利岩的年龄分布 , 明显可见地球上发现的大型陨石坑几乎都在6.5亿年以内 , 而同时近6.5亿年里各个地盾的金伯利岩管留存量也很高 。 另一方面 , 6.5亿年之前几乎没有陨石坑和金伯利岩管 。
地球:更频繁的撞击
总结一下就是:近2.9亿年里月球遭受的小天体撞击频率是之前的2.6倍 , 而地球在近6.5亿年里也没有发生什么严重的侵蚀活动 。 所以地球在近2.9亿年里受到的陨石撞击应当也和月球一样 , 是之前数亿年的2-3倍 。 而且虽然地球上绝大多数陨石坑都被抹去了 , 但这种侵蚀作用并没有改变地球保留下来的撞击坑的年龄分布 。
不过 , 地球上前寒武纪的陨石坑几乎没有保留至今的 , 这可能意味着约6亿年前的那次全球冰封(也就是雪球地球)事件规模之大 , 足以把几乎所有的陨石坑一波带走了 。
科学家们推测 , 曾经的地球曾经至少经历过三次全球性的冻结和解冻 , 那时候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雪球” 。 最后一次全球冰封发生约在6亿年前 。
至于为什么近几亿年的撞击会变频繁?作者认为可能是小行星带有一个或多个大型小行星碎裂 , 产生了大量碎片 。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 , 虽说是“被多砸了几倍” , 但这种程度的增长和30-40亿年前的晚期大撞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和那种boss级事件相比 , 现在的小天体撞击都是毛毛雨啦 。
至于被多砸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很难讲 。 撞击频次变多 , 那么大型撞击事件的出现次数也会增多 , 比如 , 灭绝恐龙那样的大撞击会不会比我们原本预想的要频繁?但另一方面 , 更多的灭绝事件会不会也可能会给某些物种提供更多诞生和繁荣的机会?
谁知道呢 。
推荐阅读
- 这野兽真可怜!常被黄鼬咬断脖子,豹叼它喂幼崽,猞猁靠它过日子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美国实现登月之后,为什么没有开发月球上的资源?
- 远隔38万公里,为何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却偏偏不敢回头看地球?
- 照亮月球最黑暗的区域
- 事关月球采矿控制权,美国拒绝与中国合作,没想到中方已抢先一步
- 我国建造月球国际科研站,需突破一项关键技术,嫦娥四号差点实现
- 玉兔二号新发现:月球背面存在外星痕迹,还有固态水资源?
- 更大的灾难即将来临?美国发出预警,2030年地球或发生极端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