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21年秋季开学第一课 , 在天宫空间站出差的三名航天员为孩子们送上了两个科学实验 , 其中一个就是挑战“用筷子喝茶” 。 航天员先是将保鲜袋中的茶水挤出来 , 让一大滴液体漂浮在空气中 , 汤洪波小心地用筷子夹起茶水送入口中 。
汤洪波用筷子夹起茶水
喝茶喝水 , 我们通常都是倒进水杯或者碗里 , 然后端起来喝 。 但航天员们在空间站里喝水大多使用水袋 , 这是因为空间站处于微重力环境 , 水很难在杯子里老实呆着 , 它会漂浮到空中 , 一不小心便飞得到处都是 。 空间站四壁都是精密的科学仪器 , 一旦进了液体会造成大麻烦 , 所以航天员喝水都是使用可以挤压、方便吸吮的软包装容器 。
2013年王亚平展示水的表面张力
朋友们或许还记得 , 2013年神舟十号太空任务时 , 航天员王亚平开设“太空讲堂” , 就已经在天宫一号里做过类似的实验:先让水在空中慢慢聚集成一个球 , 透过水球显示出航天员的倒影;王亚平还表演了太空吞水珠 。
既然类似的实验已经做过 , 为什么时隔8年神舟十二号又要再做一次呢?难道在空间站里没有更多有趣实验了吗?
王亚平太空喝水
天和核心舱的最主要功能是为未来空间站提供控制支持 , 它同时也是一个科学实验舱 。 在核心舱的中段安装了许多实验机柜 , 比如人系统研究机柜、医学样本分析与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机柜等等 。 神舟十二号以及未来的航天员除了要完成空间站的组装、测试调试任务外 , 还需要利用这些设备对他们自己的身体进行测试 , 做一系列复杂的生命科学实验 。
天和核心舱有多个生命科学实验机柜
航天员做的这些实验涵盖了太空生命科学的所有领域 , 对我们未来星辰大海的漫漫征程有极大科学价值 , 但这些实验过于先进 , 中小学生们看不懂 。 为了引导孩子们对宇宙探索、对科学的兴趣 , 科学家们需要设计一些好玩的、能够启发思考的科学实验——水就是中外航天员最喜欢使用的工具 。
用疏水表面触碰太空中的水珠
水是我们最常见的物质 , 人每一天都需要补充水 , 对于水你一定也有许多了解 , 但这仅限于地球表面的水 。 水在太空中、在失重环境下到底是什么样的?在失去地球引力的影响之后 , 水又有哪些神奇表现?这些现象背后究竟有哪些科学道理?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 恰恰就是对物理学的认知过程 。
在微重力环境下 , 无论大小 , 水都会自动地形成一个圆球形 , 这是为什么呢?
水是由许许多多水分子凝聚在一起形成的液体 , 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 并且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了一个弯曲结构 , 这导致水分子表面电荷分布不均匀:氧原子这边略带负电 , 氢原子那边带正电 。
水分子的极性与氢键
当两个水分子靠近时 , 带正电的氢原子会被另一个水分子的氧吸引 , 从而将两个分子拉到一起 , 这就是物理学里常讲的“氢键” , 水中所有的水分子之间都是通过氢键相连 。
水里的每一个水分子都通过氢键与周围4个其它水分子“牵手” , 由于氢键的力比较强 , 因此水的黏性很强;同时由于水表面的水分子上方是空气 , 没有其它水分子 , 这导致水分子与旁边其它水分子之间的结合力更强 , 这种结合力被称为表面张力 。 在所有液体中 , 除了汞 , 水的表面张力是最强的 。
水表面张力的形成
由于有很强的表面张力 , 水滴表面就像是有一张橡皮膜包裹着 , 使水滴的表面积尽量地小 。 我们知道 , 相同体积的物体 , 圆球表面积最小 , 于是水滴会自动团成圆球形状 。
推荐阅读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了解更多关于保罗陷阱的物理现象的细节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
- 如果你在3月4日观察天空,也许,将望见一艘火箭的残骸坠入月球
- 未来会出现“新人类”吗?巴瑶族仍在进化,身体同常人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