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出现新裂缝,又是俄罗斯的舱段,这次是怎么回事( 二 )



曙光号包括气闸舱、货物舱、科学仪器舱、多功能舱四个部分 , 功能相当强大 , 它从一开始就承担了国际空间站的推进、导航、通信、发电和储存燃料等功能 , 后来主要负责空间站内部货物和外部燃料的储存功能 。



↑“曙光号”核心舱内部
曙光号舱段的设计寿命为15年 , 如今它已经使用了23年 , 超期服役已达8年之久 , 出现问题其实也很正常 , 而俄罗斯7月份发射的科学号实验舱就是要替换曙光号的 , 但是科学号实验舱制造的时间并不比曙光号更晚 , 因为它本身就是曙光号核心舱的备份舱 , 两者的设计、制造和功能开始的时候基本都是一样的 , 而且其舱体也差不多是同时建成 , 只是科学号在地面上放置了20多年 , 期间虽有所改进 , 但是舱体未变 , 内部很多设备的设计年限到2023年就到期了 , 再不发射上去 , 科学号就会在地面上作废了 。


↑俄罗斯科学号实验舱对接国际空间站后的情景
而科学号发射后来到国际空间站就“闹腾”了一回 , 在俄罗斯宇航员开启舱门准备进入科学号内部时 , 科学号上的调姿发动机突然启动 , 带动整个国际空间站都跟着转了起来 , 费了好大的劲才恢复状态 , 这让美国等国家的宇航部门大为光火 , 指责俄罗斯不靠谱的装备差点害了国际空间站 , 俄宇航局不甘被辱 , 于是将美国女宇航员在俄罗斯载人飞船上打洞的事抖露了出来 , 便是本文开头所讲的事情了 。


再说国际空间站上的舱段裂缝和漏气现象 , 实际上并非只有俄罗斯曙光号舱段出现过裂缝和联盟号载人飞船上出现过漏气现象 , 在2018年8月美国女宇航员打孔事件之后 , 2019年9月又出现了少量的气体泄漏 , 但当时并没有找到漏气原因 , 大约一年后在“星辰”号实验舱过渡段内壁确认并封堵了两条裂缝 , 气体泄漏现象虽有所减少但仍在发生 , 不知道是哪个舱段出现了问题;这也说明了国际空间站上的很多舱段和设备都出现了老化现象 , 而“曙光”号上目前发现的裂缝也只会越来越大 , 上面的裂缝也大概率会越来越多 , 其他舱段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 所以国际空间站能否继续延期使用已成为参与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


有趣的是 , 美国宇航局(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在今年的8月25日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举行的36届太空研讨会上公开表示“我代表美国发言 , 希望中国成为合作伙伴” , 这话让人十分纳闷 , 要知道他在两个月之前的6月23日还在出席美议院听证会时称支持将排斥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的“沃尔夫条款”永久化 , 不知道怎么仅仅过了两个月就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 想想国际空间站的现状 , 而我国的空间站正闪亮登台 , 他的“谜之操作”其实也不难理解 , 您说呢?


参考资料:
《环球网》9月2日文章《俄媒: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出现新裂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