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封杀”艺人: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能彻底整顿好?( 三 )


此外,来自市场的“封杀”,往往是企业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采取的措施,这种封杀未必是绝对公正的。
比如,当很多艺人深陷家暴、吸毒等丑闻时,音乐、影视平台往往还没等到法院定罪,就急于将艺人及其作品雪藏,这无疑可能造成冤假错案。比如上文提到的Spotify,就因下线歌手R.Kelly的作品引起争议。据报道,曾被指以邪教的形式非法禁锢多位女性,并强迫她们充当“性奴”。但R.Kelly本人否认了所有指控,知名说唱歌手50Cent也曾为R.Kelly打抱不平,他认为Spotify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R.Kelly还没有被定罪。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知名演员约翰尼·德普身上。2015年起,约翰尼·德普深陷“家暴疑云”,截至目前,警方并未发现任何能够直接证明其家暴的证据。但考虑到德普的公众形象,华纳兄弟公司还是要求他辞演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3》中的格林德沃一角。
中外娱乐市场中,还有一些明星,虽然他们的行为没有达到违法犯罪的程度,但由于违背了公序良俗,也会遭到市场的“封杀”。至于哪些行为会被视为“出格”,应当被“封杀”到什么程度,往往由当地的主流道德价值观决定。
比如,在多种族国家,明星如果发表涉及宗教、种族歧视的言论,极有可能被媒体机构“封杀”。2018年5月29日,美国喜剧演员罗斯安·巴尔在网上将某位明星比作“猿猴”,并攻其伊斯兰教徒身份。当天,美国广播公司就宣布取消播放巴尔主演的情景喜剧《罗斯安家庭生活》。最终,持续了十季的《罗斯安家庭生活》也因此被砍。
不过,当道德成为决定市场是否采取“封杀”行为的判官,艺人便很容易遭受多数人的暴政。2000年,知名歌手毛宁在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遇刺受伤,事发后,公众对这位歌手的情感取向议论纷纷,在当时不够开放的社会风气中,并没有违规行为的毛宁因此沉寂了五年。
此外,我国目前的舆论往往对女艺人的私德有更高的要求。知名娱乐博主萝贝贝曾指出,同样是出轨,男艺人可以短期沉寂后成功付出,而女艺人则可能会被各大平台长期封杀,难以接到好资源,这样的“男女有别”也造成了一定的不公平。
结语
为了维护社会和行业风气,“封杀”明星群体中的“害群之马”,无疑是娱乐产业中十分必要的基础操作。
但“封杀”是一门十分讲究尺度的技术活,如果管控过松,可能导致“礼崩乐坏”,如果管控太紧,或者管控规定不够明确,就有可能让从业者在寒蝉效应下失去创作的活力。我们期待,新出台的《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可以在落地过程中更清晰,真正促进行业繁荣有序发展。
而来自市场的“封杀”,虽然存在必要性,但其风向往往与很多潜在的公序良俗有关,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这难免会出现不够合理的地方。对于吃“口碑饭”的娱乐行业来说,这或许是最大的无奈之处。我们也期待,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风气中不够理性、公正的地方可以得到改善。
“封杀”政策的出台是为了整治劣迹艺人,实现行业净化,但其实这些约束条件,更应该是从业者的底线要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