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北大吴谢宇庭审视频曝光:你这么爱一个人,他为什么恨你?( 二 )


而吴谢宇唯一杀过的人就是他的妈妈 , 他也并没有伤害其他人的意图 。
2
为什么是母亲?有时候甚至我在想 , 如果吴谢宇懂点心理学 , 能和他母亲分离 。 或者他不是这么极度聪明的人 , 对自己的情感察觉没有那么敏锐 , 是不是悲剧就不会发生 。
吴谢宇的母亲有多爱他 , 他自己是知道的 。
在庭审现场 , 法官问他 , 你是怎么知道妈妈银行卡密码的 。
他脱口而出:我不用想就知道是我的生日 。
妈妈所有的爱 , 都是他 , 妈妈一生的追求 , 都是为了他 。
也许很多人会好奇 , 怎么可能一个人突然辞职 , 突然失踪了半年 , 竟然没有人知道 。
因为谢天琴就是这样一个人 , 不怎么与亲戚走动 , 不怎么与同事社交 , 生活最大的寄托 , 就是她的儿子 。
可也正是因为这份爱 , 导致他们母子同归于尽了 。
正常的亲子关系 , 你是你 , 我是我 , 我们是两个独立的人 。
稍微不正常一点的 , 是我稍微霸占一点你的自我 , 你稍微焚毁一下我的自我 。 有交叉有独立 , 也能各自成活 。
不正常的亲子关系 , 使我们融为一体 , 形成共生的关系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我想要往东 , 你想要往西 , 我们如果足够独立 , 就各自安好 。 如果是共生的关系 , 那么必然一个人屈服 , 一个人获胜 。
从心理学意义上讲 , 这就是我侵占你的灵魂 , “杀”死你的自我 。
而吴谢宇和母亲 , 也早就形成了这样的共生关系 。
吴谢宇的大学同学说起过 , “吴谢宇几乎每天都会跟母亲谢天琴打很长时间的电话 , 就聊每天学了什么 , 上课讲了什么 , 哪些老师有意思 , 谁找他问一些问题 。 心情好的时候 , 吴谢宇会把室友们说的冷笑话段子记下来 , 讲给母亲谢天琴 , 心情不好的时候 , 他也会把不开心的事告诉母亲 。 ”
【杭州|北大吴谢宇庭审视频曝光:你这么爱一个人,他为什么恨你?】这样的关系 , 延续到了他和女友的关系模式上 。
他对他的女朋友也是事无巨细 , 每天“汇报”当天发生的事情 , 每天汇报完了都会说一句 , “我想你 , 日复一日 。 ”
他把与母亲的关系 , 投射到了与女友的关系模式中 。 在他眼里 , 这样的关系是熟悉的 , 是痛并快乐的 。
可是 , 吴谢宇和母亲共生的这个“我” , 是妈妈的意志 , 而不是他自己的 。
自己的自我长期被侵占 , 最终的结果就是“你死我亡” 。
或者是吴谢宇离开母亲 , 完成心理、精神层面的分离 , 或者就是这样极端的结果 。
纵观所有的弑母案 , 都有类似的亲子模式 。
就是父母不断打扰、侵占、控制孩子的人生 , 孩子选择的自保方式 , 就是“杀”了父母 。
3
他没有良知吗?
从世俗的角度看 , 吴谢宇穷凶极恶 , 罪大恶极 。
他妈妈这么爱他 , 他却做出这么丧心病狂的事情 。
但实际上 , 他并不是天生就是恶魔 。
吴谢宇高中的好友在采访中提到 , 上大三的时候 , 吴谢宇提到自己很抑郁 , 没有一个好朋友 , 想要自杀 。
好友说 , 吴谢宇不是一个经常吐露自己情绪的人 , 感觉他不是特别想说 , 但是没办法才说出来的 。
他自己在庭审的时候也谈到 , 自己多次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 曾经在酒店想过跳楼 。
但是想到自己的母亲也很痛苦 , 他怕自己丝毫母亲更难受 , 所以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
吴谢宇是有良知的 , 他知道母亲爱他 , 他也很爱自己的母亲 。
只不过 , 他自我的意志被母亲侵占之后 , 他知道自己一生都要背负着母亲 , 他无法负重前行 。
生活中 , 这样的事情非常常见 , 只是我们不曾察觉 。
我身边有一位家长 , 她为女儿付出很多 , 每天辛苦付出 。
但是她对女儿女婿也有很多要求 , 不能吃垃圾食品 , 晚上不能吃饭 , 不能应酬喝酒 , 不能带着孩子坐公交……
从外人的角度 , 这位母亲太伟大了 , 这么关心孩子 , 又这么任劳任怨 。
可是从孩子的角度 , 他们就是在“我妈确实很辛苦”和“我真的恨我妈”之间徘徊 。
生活中这种亲子关系 , 最终的结果 , 要么就是养出一个完全没有自我意志的巨婴 , 要么就是孩子最终恨上父母 , 要么就是两代人痛苦拧巴地生活着 , 谁都过不好 , 达成心理层面的“同归于尽” 。
谢天琴对孩子的控制 , 不是我们理解的强势 , 指责 , 就像《小欢喜》里面 , 乔英子的妈妈一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