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丝看见未来的同时 , 也看见了死亡 , 因此我们同意未来与死亡是平行出现的、且被置于同等的位置上:迎向未来的同时 , 死亡也在远处的日暮中等着我们 。 即使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 , 死亡也终将来临 。
然而 , 意识到自身的限制性──失去、病痛、衰老、死亡──反而能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 。 而人类的可贵性便在此:我们有能力意识到自己某种程度上是被决定的 , 但是仍能够选择自己要和这些因素保持什么样的关系、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们 。
虽然预见了未来将要发生之事 , 但路易丝显然没有打算逃脱或改变命运 , 反而选择与伊恩相拥 。 此处可以对应到马斯洛在心脏病袭击后所写下的炽热文字:
拥抱爱与生命 , 短暂地缓解了面对死亡的痛苦与焦虑 , 而对死亡的觉识感将使我们对爱有更广阔的开放性 。 路易丝从未来中对死亡有所觉悟与认识 , 于是在伊恩的怀抱里坦然地接受命运的到来 。 伊恩作为路易丝的命运 , 也同时响应了路易丝 。
死亡 , 和它始终将现身的可能性 , 使得爱、热情的爱 , 成为可能 。 倘若我们知道自己将永远不死 , 我怀疑我们是否还能如此热情地相爱、是否还能经验到这等狂喜 。
爱与意向性若我们回顾梅对于爱与死的内在关联性 , 或许便能理解伊恩何以向路易丝问道「你想要一个孩子吗?」
前述我们已经讨论路易丝预见未来的同时、也面对了挚爱之人的死亡与离去 , 她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并迎接它的到来 。
然而我们无法忽视 , 面对命运等同着拥抱死亡 , 死亡终其一生都如影随行地跟着我们 , 在太阳下山之后、黎明返回之前 , 在任何阳光无法触及之处 。 一切都如汉纳的童言童语:「我是无法阻挡的吗?」
无人能阻挡宿命所带来的一切不可抗力因素 。 此时的路易丝答应伊恩的提议、以及汉纳的新生 , 便是在抵抗汉纳在十二岁将临的死亡 。
至此 , 我们可以从《异星入境》的情节中明白:爱──即与他人相爱、携手勇往直前 , 以生命力量抵抗死亡 , 以及意向性──对于各种可能性与未来的想像 , 建立与外在世界的实在关联 , 分别对于人类对抗自身的有限性有何重要性;
以及语言的本质──如梅所言 , 我们在语言中寻找、形塑自己的意义母体 , 语言亦是我们和其他人类共同分享的所在 。
语言必然存在着局限性 , 但是若不透过语言 , 我们便丧失了一切了解他人或这个世界的信道 , 我们将萎缩成一个个孤独的个体 , 无法扩展彼此的意义 。
正是由这个参与的过程 , 人类的意识──以及《异星入境》所涵盖的、物种之间的意识──才能够进行彼此理解、成长、改变 , 并且变得越来越澄彻而充满意蕴 。
谢谢观赏 , 关注我 , 了解更多精彩 。
推荐阅读
- 美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旋臂已发生“断裂”,银河系是否正在解体?
- 宇宙大爆炸理论遭质疑,宇宙或许没有起点,历史可能无限久远?
- 除了黑洞还有白洞?爱因斯坦:白洞是黑洞的反演,能穿梭时间
- “黑洞很黑,我想去点亮”
- 一百多颗恒星“消失”,是什么原因?科学家怀疑是外星文明干的
- 天文学家在银河系附近发现一个古怪的黑洞,所在之处令人难以理解
- 天文学家对银河系中心进行“考古发掘”,结果发现了一条笔直的线
- 微波技术在许多的量子平台上无处不在,并且可以精确控制和读出量子态
- 天文学家拍到一条巨大的“DNA双螺旋体”,与时空奇点相连
- 人类伟大的进步!黑洞碰撞传出神秘信号,或证明霍金最伟大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