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队 涨工资后,快递员和大家都不开心( 二 )


首先从目前快递公司的盈利状况看 , 通达系想全部负担起上涨后额外的支出有些困难 。 以圆通为例 , 2020年圆通日均单量为3500万件左右 , 如果每件派费增加1毛的话 , 每天要多支出350万元 , 一个月就是1.05亿元 。 2021年上半年圆通净利润为6.46亿元 , 也就说圆通上半年的净利润刚好能用来支付多出的6.3亿 , 但恐怕没有哪家企业这样做生意 。
从这个数字也可以看出快递行业自从价格战打响之后的困窘 , 即使他们想给员工涨工资 , 也有心无力 。
在知乎上 , 有不少商家客户透露 , 近日已经收到涨价通知 , 通知称从2021年9月1日起揽收的所有快件上涨0.1元/票 , 该费用用来提升末端网点的派送质量 , 让客户有更好的体验度 。 换言之 , 涨派费的负担已然转移到商家头上 。
表面上 , 派费上涨是电商体系内部的事情 , 与普通消费者没有关系 , 可是中小商家如果运营成本再次提升 , 生存压力增大 , 商品涨价似乎就成为可能 。
要么撑不住 , 要么变相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
快递公司面临的这种困境 , 外卖平台也同样如此 。 他们都是利用体系内的相互关系或是规则的重新制定 , 能够把风险一层一层往下转移 , 同时也好让自身摆脱舆论漩涡 , 可是 , 这种做法往往会被诟病是在避重就轻 。 快递公司上涨派费 , 却仍对给快递员带来重大压力的惩罚机制熟视无睹 , 外卖平台强制骑手休息 , 也并不能改变骑手被平台算法裹挟的“弊病” 。
更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骑手的权益保障 , 快递派费涨个1毛钱 , 快递公司都不堪重负 , 而外卖公司若是给高达四五百万的骑手缴纳上百元保险 , 这个钱无论美团还是饿了么 , 都出不起 。 按监管指引 , 商业保险转由外卖平台来缴纳 , 按二三线城市每天3元的水平计算 , 此一项每年的支出就得在51亿元左右 。
所以 , 平台所面临的压力之大 , 超乎想象 , 因为这几乎是一个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 但又是必须且应该解决的问题 。
消费者也不开心?
快递公司集体涨派费 , 快递员工资增加 , 消费者在关心这件事之外 , 其实更在意另一个问题 , 一位网友称 , 派费涨了 , 以后快递能送货上门吗?这个疑问说出了不少消费者的心声 。
然而 , 这本就是一个悖论 。 如果按照快递员人均每天派件200件计算 , 快递员每月大概能增加500元收入 , 可如果快递员每件都送货上门了 , 他必然不可能再每天成功派送200件快递 , 这样一来 , 快递员每月增加的收入就大大低于500元了 , 这也完全违背了提升派费的初衷 。
快递员工资上涨 , 并不能换来送货上门 , 这一事实令消费者大失所望 。
从这可以看出一个问题 , 尽管消费者的主流舆论一边倒地支持维护快递员、外卖骑手等底层员工的权益 , 且加大炮火攻击互联网公司 , 指责资本“吸血”劳动者 , 可一旦触及到自己的利益 , 这是不容让步的 。
消费者希望的是既让底层员工免于“压榨” , 同时自己获得的服务水平还得提升 , 只是在平台看来 , 这几乎不可能实现 。
比如外卖 , 系统要求骑手越跑越快 , 而骑手们在超时的惩戒面前 , 也会尽力去满足系统的要求 , 当算法发现原来大家都越来越快 , 消费者也习惯了加速送餐之后 , 算法可能会因为消费者意愿的提升再次加速 。 在这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中 , 受益的不只是平台 , 也包括消费者 , 消费者习惯了更快的送达速度 , 平台如果为了照顾骑手而降低对时速的要求 , 那消费者必然不乐意 。
由此可见 , 外卖平台在算法上的症结 , 就如同快递行业永远解决不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 互联网公司在效率和人性化之间总得选择一个 。
当然 , 现在他们不得不重视起人性化 。 7月 , 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 , 《意见》提出 , 要制定《快递末端派费核算指引》和《快递员劳动定额标准》 , 建立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 而在外卖行业 , 多个主管部门也联合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文件 , 对保障外卖送餐员正当权益提出全方位要求 。
其实近几年互联网经济野蛮生长 , 繁荣的泡沫和增长的奇迹本身就掩盖了很多问题 , 如今随着风口论失效 , 这些问题已经逐渐浮出水面 。 在行业进入缓慢增长阶段 , 平台由单纯的效率提升转向收入的合理化分配、以及平台背后生态的人性化考量 , 是必然的 , 只是现在这个转变过程被提前了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