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 总是感到焦虑?也许是“内感知”系统出了问题


心跳 总是感到焦虑?也许是“内感知”系统出了问题
文章图片

心跳 总是感到焦虑?也许是“内感知”系统出了问题
文章图片

心跳 总是感到焦虑?也许是“内感知”系统出了问题

多多留心身体给你发出的信号 , 你的身心将会更健康 。
编者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 我们的内部器官向大脑发送的信号在调节情绪、抵御焦虑和抑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研究“内感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心灵、大脑和身体之间的联系 , 治疗各种心理问题 。 本文编译自The Guardian , 作者David Robson , 原文标题 Interoception: the hidden sense that shapes wellbeing 。
请你以一个安全舒适的姿势坐着 , 闭上眼睛 , 尝试着去感受你的心脏在胸口的跳动 , 你能在不移动你的手的情况下 , 感知到你的脉搏 , 并计算出它的节奏吗?还是你什么都觉察不到?这个简单的测试只是评估“内感知”的一种方法 。 内感知是大脑对身体状态的感知 , 由内脏的感受器传递 。
内感知可能不如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等“外感知”那样为人所知 , 但它对你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 。 科学家已经表明 , 我们对内感信号的敏感性可以决定我们调节情绪的能力 , 以及后续我们对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敏感性 。
内感知是现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 每个月都有大量的论文和学术会议专门讨论这个主题 。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心理学家Manos Tsakiris教授表示:“对于内感知的研究在呈指数级增长 。 ”
更重要的是 , 这些研究包括了寻找协调身体、改变身体内部信号感知的新方法 。 这些技术有助于治疗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 似乎只有倾听内心的声音 , 我们才能更好地照顾心灵 。
情绪的来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定义 。 内感知包括来自你内部器官的所有信号 , 包括心血管系统、肺部、肠道、膀胱和肾脏 。 Tsakiris说:“大脑和内脏之间存在着持续的交流对话 。 ”
对于这些信号的处理大部分都是在潜意识下进行的:例如 , 大脑和身体之间的自动反馈有助于保持和稳定你的血压和血糖 , 但是你根本不会意识到这些反馈的存在 。 然而 , 肌肉的紧张、胃部的紧咬或心脏的跳动这样的感觉在某些时候是可以被意识感知到的 。 你解读和诠释这些感受的方式将对你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
Manos Tsakiris 。 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Helen Weng博士说:“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认为内感知是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关键机制 , 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有助于我们理解、调节情绪和身体状态 。 ”
这一观点源于南加州大学Antonio Damasio教授在上世纪90年代的开创性工作 。 他提出 , 情感事件开始于身体状态的无意识变化 , 称为“躯体标记”:例如 , 当你看到一只发怒的狗 , 你的肌肉会紧张、你的心跳会开始加速 。 这种生理反应甚至在你意识到情绪之前就发生了 , 只有当大脑通过内感知检测到身体内部状态的变化时 , 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这种感觉 , 并允许这些感觉影响我们的行为 。 没有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互相反馈 , 快乐、悲伤或兴奋的情绪就不会存在 。
作为证据 , Damasio描述了一些患者的决策过程 , 这些患者的大脑区域都有损伤(比如腹内侧前额叶皮层) , 这些损伤破坏了无意识身体反应的产生 。 例如 , 如果他们看到一张可怕的车祸照片 , 他们不会有丝毫的生理反应 , 同时也缺乏任何情感感受 。 他们说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感到震惊或厌恶 , 但他们并没有真正体验到这种感觉 。 重要的是 , 受损的内感知和情绪也扰乱了他们的决策 , 这意味着他们难以做出哪怕是“晚上吃什么”这样简单的选择 。 当人对某件事没有理由地感觉“对”或“错”时 , 这种感觉被称作“直觉” , 而这种情况表明内感知就隐藏在我们的直觉背后 。
其实 , 有很多没有任何脑损伤的人也无法很好地调节他们的内感知信号 。 这种能力其实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测量 。 例如 , 可以让被试者数一分钟内自己的心跳 , 然后与实际读数进行比较;或者可以播放一段有规律的节拍 , 然后让被试者说出它是否与他们自己的心跳同步;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来询问人们注意身体信号的频率 。
个体表现出的一系列反应都与他们识别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有关 。 如果你能更准确地检测你的身体信号 , 你便能对自己身体在某种情况下的反应做出更为微妙的解释 , 从而帮助你更明智地应对那种情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