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21年6月17日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 , 将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送到天宫空间站 , 展开为期三个月的空间站任务 。
这是我国空间站的第一批乘客 , 三名航天员抵达空间站后经历了繁忙而又有趣的三个月 , 历经两次太空行走 , 还有别开生面的太空第一课 , 当然更有各位吃货口水直流的太空大餐 , 更有紧张的设备安装与调试 , 最令人欣喜的是航天员们还拍摄了大量精美的地球照片 , 瞬间逼格提升几个数量级!
然而三个月很快就过去 , 据公开报道 , 航天员们将于9月中旬返回地球 , 那么三个月过去了 , 航天员们的身体究竟会怎么变化 , 回到地球后会怎么样?
太空生活 , 对人体有什么影响空间站生活 , 其实要比出趟差近得多 , 因为我国的天宫空间站距离地面高度也就390千米左右 , 不过它却在以7.8千米/秒的速度运行着 , 离心力和重力几乎就一致的区域 , 而且这个高度也超过了卡门线 , 所以那里是一个失重的太空世界!
但人类却是一个适应了一个重力环境下长期生存的生物体 , 比如心脏距离头部比较近 , 因为大脑需要更多的供血 , 即使站立也能保证下肢的血液回到心脏 , 人体的平衡需要重力环境下前庭器官的传感保持 。
还有吞咽与消化以及体内的内脏器官等等 , 都适合在重力环境下生存 , 那么长期在失重环境下 , 对人体究竟有多大影响呢?
真的只是失重影响吗?
长期的失重对人体影响是挺大的 , 比如肌肉萎缩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 , 重力环境下 , 就算是躺着身体仍然在对抗重力 , 但在失重状态下却不需要任何支撑就能保持最舒适的状态 , 肌肉彻底放松 , 因此长期不用的肌肉萎缩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
另一个则是骨骼退化 , 失重状态下钙质流失机制到现在也不是特别清楚 , 但一般认为是失重环境下人类的成骨细胞几乎不活跃所致 , NASA的曾对宇航员骨质做过统计 , 每月流失可达总量的1%~1.5% , 这相当于地球上骨质疏松患者10年的流失量 , 俄罗斯宇航局也发现 , “和平号”空间站上一名航天员在4个半月内骨质丧失约12% , 而返回地面1年后 , 也才恢复6% 。
还有则是红细胞减少等问题 , 失重状态下自然舒展 , 造成全身血液重新分配 , 身体下半部分的血液回到上半身 , 内脏、头部以及胸腔静脉曲张 , 鼻咽部堵塞 , 人体感受到血液增加 , 会调节系统减少体液 , 比如排尿增加 , 血容量减少 , 血红蛋白减少 , 结果则是心率不齐甚至心肌缺氧等心脏功能障碍等 。
另外还有平衡障碍 ,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 , 前庭功能器官在失重状态下无法给出身体状态的判断 , 造成眩晕 , 并且即使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宇航员仍然会因为眩晕而呕吐 , 1961年8月6日发射的Vostok 2任务中 , 宇航员格曼·蒂托夫就意外地遭遇了恶心的呕吐事件 , 尽管宇航员经过了严格的训练 , 但仍然吐了 , 这点也成了后续前庭功能研究的重点 , 不过这样的案例不多 , 但仍具参考价值 。
推荐阅读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
- 如果你在3月4日观察天空,也许,将望见一艘火箭的残骸坠入月球
- 未来会出现“新人类”吗?巴瑶族仍在进化,身体同常人有差异
- 雪山发现500年前的少女,面容如生看着像睡着了,死法其实很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