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 认知心理学:公理化思维是怎样的一种思维?( 二 )

花着吧 。
这个时候 , 不是张三被动了 , 而是李四开始被动了 。 开始瞎琢磨了 , 为什么这么久了 , 张三还没有还钱 。 这个时候 , 李四心里肯定开始堵得慌了 。 但是李四也不好意思催账 , 如果催了 , 对方难受 , 如果不催 , 自己难受 。
这个时候李四开始犯嘀咕了 , 借出去一年了 , 你就算没钱还我 , 也应该隔三差五给我打个电话啊 , 要不然我怎么知道你还在不在啊 , 还是跑路了?
所以 , 这个时候 , 李四开始觉得 , 不应该借九千 , 早知道就应该借五千了 , 李四觉得还是高估了张三的人品 , 这个时候 , 李四也开始降格这份友谊的分量 。
当然 , 张三可能是由于脑袋有些“大条” , 并不是不想还 。 而是出于太忙或者其他原因 。
莫名其妙的是 , 张三和李四几乎同时糊里糊涂地降格了友谊的分量 。
为什么会这样 , 因为他们之间都没有遵循“借钱公理”的规律 。
因为借钱这个事是有讲究的 , 比如借钱之前 , 不应该说 , 四哥 , 我差十万块钱 , 想买房 , 您有吗 , 有的话 , 借我用用 。 这样借钱 , 这就有点道德绑架了 。
而是应该说 , 四哥 , 我最近想买房 , 缺口有点大 , 差不多十万 。 您看看能不能帮我一把 , 当然 , 还要看您家庭条件 , 我也不能因为买房 , 影响您的家庭 , 毕竟您也要过日子 。 但是无论借多少 , 我都记您这份人情 。 然后 , 我可能一年以后才能还您 。 我给您打一个欠条 , 利息的话 , 咱们就按照银行的利息算 。
当然 , 无论李四是不是接受这种客套的说法 , 在其次 。
重点在于张三这个借钱的态度一定要表现出来 。 至于李四会不会出于友谊 , 会削减一些规则 , 比如利息不要了 , 或者两年期限再还钱 , 那就是张三如果看重这份友谊了 , 如果评估张三人品的问题 。
同时借钱之后 , 张三还要每隔一段时间和张三通个电话 , 象征性地提一两次借钱的事情和表示感谢的态度 , 又或者可以偶尔一起吃个饭 , 喝个酒 , 证明我还在 , 我没跑 , 借钱的事 , 我张三没忘记 , 人情也还记着呢 。 这才是一个“公理性”的借钱流程 。
首先你必须先有一个借钱的观念 , 即不借是本分 , 借了是情分 。
其次 , 再有一个礼貌借钱的规则制定 。 比如 , 利息 , 年限 。
最后再有一个借钱后的感激行为 。 比如主动请客 , 表示感激 , 或者其他的小忙 。
这所有的系统行为 , 组装为一个借钱的“全部公理” , 以后朋友才能长久保持 。
就像是宇宙星球运行一样 , 都是遵循“公理”而长久运行的 。
运行“暗公理”的领悟当然 , 有些主观公理就像潜藏在宇宙中的“暗物质” , 需要我们自己去琢磨 , 去悟 。 因为它不可能写入课本 , 更不可能公示 , 需要自己去领悟 , 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约定俗成 。
如果你理解不了这种“暗公理” , 那么 , 借钱的这个行为 , 就非常容易出现“友谊裂痕” , 紧接着 , 友谊的运转早晚有一天会停滞 。
当然 , 这种异于宇宙“客观公理”的“主观公理” , 有时会因个人价值观以及性格特点的不同而双双错位 , 也需要你自己去悟 。
比如最近比较火的一段视频 , 如果你想送你老婆一份礼物 , 然后你问老婆想不想要 , 如果你老婆回答“不要”那么 , 你老婆是真想“要” , 还是“假想要”呢?
如果你老婆心不在焉地地“不要”——那就是“不要”
如果你老婆非常腼腆地说“不要”——那就是“要”
如果你老婆嗲声嗲气地说“不要”——那就是“要”
如果你只片面地理解其“不要” , 那你可能就死定了 。
所以 , 为了保命 , 老婆的“暗心理公理”一定要了解清楚 。
再回归开篇的几个问题 , 你可以私下里琢磨琢磨 , 其中的公理化思维 , 到底欠缺在哪里?需要你去悟 。
【冥王星|认知心理学:公理化思维是怎样的一种思维?】拓展认知 , 仿若拨开人生云雾 , 原来四处都是路 。 想了解更多认知领域 , 请关注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