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上拍摄到的“蜗牛”,为何引发争议,是外星生命吗?



冥王星上拍摄到的“蜗牛”,为何引发争议,是外星生命吗?


文章图片



冥王星上拍摄到的“蜗牛”,为何引发争议,是外星生命吗?


文章图片



冥王星上拍摄到的“蜗牛”,为何引发争议,是外星生命吗?


文章图片



冥王星上拍摄到的“蜗牛”,为何引发争议,是外星生命吗?


文章图片


小学时的一堂科学课 , 当时太阳系还是九大行星 , 冥王星还没有被降级成为矮行星 。 听着科学老师讲那颗冰冻寒冷的星球 , 绝对算得是一颗恐怖的天体 。 2006年曾经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被降级 , 成为矮行星 ,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 因为科学家发现越来越多的天体 , 它们要比冥王星更像是大行星 。 最终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 , 冥王星下降了一个等级 , 变成了矮行星 。

人类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附近的大大小小天体 , 遂发射了不同的探测器 , 它们的出发点相同但终点不同 , 2006年NASA发射了它的第五个星际探测器新视野号 , 当时它发射的时候冥王星还没有被降级 。
经过近十年的星际飞行 , 新视野号探测器在2015年7月14日成功飞掠冥王星 , 那颗遥远冰冷的世界第一次向人类展示它的真面目 。

冥王星上的“蜗牛”是怎么回事?
新视野号探测器在飞临冥王星的时候距离最近仅为1.3万公里 , 它拍摄下了大量的冥王星近照 , 科学家通过对这些照片的细节进行研究 , 希望可以找到更多的冥王星秘密 。 在不同时期拍摄的两张冥王星细节照片对比中发现 , 冥王星上貌似有物体在移动 。

而从外形来观看 , 这个可以移动的物体像是地球上的大蜗牛 , 并且它是沿着固定的轨迹在移动 。
这则消息发出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 , 人类在地球上发展繁衍数百万年 , 到了上个世纪中叶以后开始真正的太空探索 , 发射各种探测器以及飞出地球 , 甚至登上了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 。 但同时我们也见识了宇宙的浩瀚以及地球的渺小 , 但正是这样的地球诞生了大量的生命 , 甚至发展出智慧文明 。

我们一直渴求在地球之外寻找生命 , 但是人类目前的能力也仅限于太阳系之内跟地球较近的一些天体 。
因此说在冥王星上发现移动物体 , 类似于地球上的大蜗牛 , 大家都比较关注 , 并且这个消息并非是道听途说 , 而是在NASA官网上出现的图片 , 意味着是新视野号探测器真实拍摄的 。

但是我们知道冥王星距离太阳比较远 , 近日点30天文单位大约44亿公里 , 远日点49天文单位大约74亿公里 , 距离太阳如此之远 , 太阳辐射的能量到达冥王星已经是“杯水车薪” , 因此说冥王星上拥有着非常低的温度 , 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230摄氏度 , 这是什么概念?如果放在地球上的话 , 大气层中的各种成分会先后凝结成“雪花”落在地面上 。

在这样的天体上诞生生命 , 难度就很大 , 没有生命所需的液态水、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 , 而生命发展的环境自然是毫不具备的 。
看似“蜗牛”的物体真的是外星生命吗?
如果冥王星上发现“大蜗牛”真的是外星生命 , 那真就是“生命奇迹”了 , 冥王星的环境会让任何生命望而却步 , 即使最强大的水熊虫 , 送到冥王星都扛不住 。 但是这个移动的物体又是什么哪?毕竟在冥王星这个没有大气层的天体上 , 物体又不会被风吹着跑 。 科学家为了解开这个谜团 , 彻底的研究了冥王星的一些性质 。
冥王星并不是一颗死寂的天体 , 它是地质活动非常活跃的天体 , 由于极低的环境温度 , 冥王星上的氮气是不可能以气体形式存在的 , 它们凝结成冰 , 冥王星表面上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固态氮冰 。

而冥王星上拍摄到的移动“大蜗牛”以及它的痕迹都跟冥王星内部活跃的地质活动有关 ,
冥王星的固体表面实际上就像是一片由氮冰构成的沸腾海洋 , 冥王星内部温度较高 , 会加热把冥王星表面下降的氮冰向上推动 , 而冥王星表面上的氮冰会向下运动 , 最终形成对流 , 冥王星表面被撕裂成一条条裂缝 , 我们看到移动的“蜗牛”痕迹 , 实际上就是这些对流裂缝 。 而这些所谓的“蜗牛”就是浮在氮冰上的水冰 , 在冥王星剧烈的地质活动中 , 被推动延着裂缝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