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们国家自主建造的天宫空间站已经在近地轨道漂浮了好几个月 , 在这期间宇航员们已经完成了数次出舱任务 , 这意味着我们国家的航空航天技术已经十分先进 。
现在人类的发展方向 , 已经十分明了 , 基本就是变着法子往宇宙发展 , 基本可以分为两个方向 , 一个是太空探索和研究 , 另一个则是新能源的研发 。
在太空探索这方面 , 不得不承认 , 我们国家曾经是落后于其他国家的 , 毕竟我们起步研究的确是晚于其它国家的 。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 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做到航天方面的技术大部分与其他国家持平 , 少部分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
我们国家的航空航天的特点就是 , 用最少的预算实现最多的功能 。 我们国家航天局的局长关于航天预算曾经说过 , 我们国家的航天预算大约是美国的十分之一 。 要用更少的钱做到同样的事情 , 必然需要科研人员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 在我国的航天发展中 , 凡是验证过的技术就不再进行多次验证 。
比如我国制造的舱外宇航服 , 在神舟七号时由翟志刚和刘伯明两位航天员出舱验证 , 验证成功后就已经能直接投入使用了 。 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 , 在神舟七号中 , 用于验证造价3000万人民币的航天服只能和轨道舱一起坠入大气层被燃烧焚毁 。
这当然会让人感到很疑惑 , 既然要节省预算 , 那么为何不将昂贵的航天服带回地球重复利用呢?
舱内、外航天服的区别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 航天的是有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这两种区别的 。 舱内航天服十分简单 , 实际上就是一套普通的蓝色制服 , 因为在太空站或者运行飞船内部的环境实际上跟与地球十分相似 。
气压、气温、氧气含量 , 这些因素都能在飞船内部实现平衡 , 因此在太空站内部中 , 除了没有重力 , 实际上环境与地球出差不多 , 在这样的环境中 , 自然不需要特殊装备以维持航天员的生命 。
而舱外航天服则是重中之重 , 因为当飞船需要长期待在近地轨道的时候 , 难免会出现一些损坏或其他问题 , 这时就需要宇航员出去维修 , 而且一些实验和任务也会需要在舱外进行 。
舱外就是真正的太空环境 , 只有征服舱外的太空环境 , 才能算是真正地征服太空 。 而舱外航天服就是帮助我们征服太空的最重要工具 。
我们不应该将航天服看成是一件衣服 , 而应该将其看成小型的“航天飞船” , 因为两者实现的功能其实都差不多 , 都是在太空环境中维护好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
所以当我们把航天服当成一个小型飞船时 , 我们就不会再感到好奇 , 为何一件衣服造价能够达到三千万元 。
而且小型的航天飞船实际上比大型的还要难造许多 , 而且它还必须要求有一定的柔软性 , 能满足宇航员的活动需求 , 因此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具有制造舱外航天服的能力 , 分别是中国、俄罗斯、美国 。
舱外航天服为什么那么贵?在太空环境中 , 航天服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真空低压环境 , 在真空环境里任何水分一旦暴露都会立刻沸腾并且汽化 , 人类在真空中 , 意识会在10秒以内消失 。
在大多数人的想法中 , 只要让宇航服保持密封不久可以了吗 。 一开始科学家们也是这么想的 , 于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环境的宇航员就差点无法回到飞船中了 。
第一次人类出舱太空行走 , 是前苏联的宇航员 , 他们的舱外航天服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宇宙真空的低压环境 , 所以在出舱后 , 宇航员身穿的宇航服发生了严重膨胀 , 导致宇航员差点就回不去了 , 还好最终还是有惊无险 。
推荐阅读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远隔38万公里,为何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却偏偏不敢回头看地球?
- 私人公司也能训练宇航员,美国首个私人宇航员任务将于3月底发射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
- 如果你在3月4日观察天空,也许,将望见一艘火箭的残骸坠入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