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架构 散户如何才能战胜机构?( 二 )


1. 在自己有资源、有认知优势(可能)的行业和企业 , 建立自己的认知优势护城河 。 这样你至少和对这个行业自己有认知优势的基金经理站在同一个层级 。 依托于研究员在这个行业的基金经理 , 永远会比你差一些 。 理由在于我们上面提到的机构的劣势——组织架构部分 。
2. 只在自己有天赋的领域做交易、趋势等等 。 这个也很好理解 , 天赋是上帝赐予的礼物 。 不依托于其他 。 这样你的对手也是那些很少数的同样有天赋的基金经理 。
3. 依托于战术层面的优势 , 对应机构的业绩考核、组织架构甚至人性的劣势 。 比如你延长持股周期 , 或者勤奋寻找长期的机会去对应机构短视化的倾向 。
以上第一点是部分聪明的价投在做的功课 。 第二点是有天赋且被验证过的交易、趋势等选手可以做的事情 。 而第三点很多只是懵懂的运用 。 主要问题在于大家没有清晰的认知 。 有了清晰的认知之后 , 你才能深入思考 , 才有可能有深入的运用 。
我举个例子 , 因为机构大部分由于压力比较短视 。 那么你可以去长期可能业绩有保障但短期业绩不好的行业里找一年两年内业绩不好的企业 , 然后去研究他们 。 因为被机构抛弃 , 这些企业一般估值低的离谱 , 但是由于行业长期好 。 很多企业还是会回来 。 这个时候这个企业就可能有好价格 。 这个就是选股的一个思路 。 利用机构的劣势去做研究 , 可能事半功倍 。
你也可以利用自己资金小的优势去做那些只有小资金可以参与的套利 。 比如有段时间的分级A 。 为什么能做到这些 , 是因为你理解了机构的劣势和散户的优势之后才有可能去做 。
第二好的差异化竞争是把对方拉到和你一样的境地 , 大家站在同一条线上公平竞争 。 优势对优势 , 劣势对劣势 。 有句话怎么说的 , 不要和傻瓜吵架 , 因为他会以充分的傻瓜经验打败你 。 话糙理不糙 。 比如银行和保险行业 , 实际上这两个行业非常复杂 。 机构有优势也没用 , 你只做这两个行业投资的话 , 基本上和大部分机构是同一个水平的 。 说不定你可以靠网格和优秀的T跑赢他们 。 又比如很多小票 , 因为信息披露不充分 , 研究很难 , 基本只靠招股说明书和年报 , 这样的行业散户和机构的差别也就很小 。 大家都靠逻辑 , 你逻辑能力如果比较好 , 就有可能做的很好 。 做趋势和其他投资的也有类似的例子 , 由于我不太了解 , 在此不展开 。
第三好的差异化竞争是嫁接优势 。 作为散户 , 你可以利用机构的优势 。 比如公募基金的费率不高 , 长期信息和收益透明 。 公认最好的基金经理也就那几个 , 只要他们过去长期业绩好 , 你可以等到他们短期表现不好的时候去买他们的最老的产品 。 打不赢就加入 , 并且利用逆周期的择时 , 可能是一个好办法 。
第四好的差异化竞争是阵地战 。 这一点 , 我特别不建议 , 如果是真的很有热情 , 有时间 , 并且长期打算从事投资的才可以想想 。 建立立体的框架和体系打阵地战是一件很累需要很长时间并且很可能失败的事情 。 要求非常高 , 不仅仅是自知之明和知人 , 还需要本身在学习和认知上有不小天赋 。
三、最难的和需要避免的 散户最难的永远是自知之明和保持平常心 。 大部分人失败的原因都在于这两点 。 原因不展开 , 相信每个有一些经历的投资者都认同这一点 。 机构的所有缺点也都是散户应该思考和避免的 , 反过来散户的优势和缺点也是机构应该思考的 。 作为投资主体 , 在人性的缺点上一定是有共通的 。
散户最应该避免的是用自己的劣势去对应机构的优势 。 所以永远不要去追求用信息优势决策 , 很容易扑街 。 永远不要太过于相信自己的研究 。 永远要多给自己一份安全边际 。 永远要多给自己纠错的空间和机会 。 永远要多思考和反思 。
四、高阶的游戏 关于差异化竞争 , 我们上面说的全部都是在同个维度以内的竞争 。 实际上 , 关于这一点 , 还有更高阶的玩法——直接跳出这个维度对其他投资方式和投资者进行降维打击 。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大奖章基金就扮演过这个角色 , 在由价投、趋势、消息、交易等投资者组成的市场上 , 一群数学家用自己独特的数学模型碾压全场 。 不得不佩服 。
而现在 , 我们也在做着一些可以类比的尝试 。 所有的价值投资者 , 他们的投资方式都是向外求 。 去寻找价值 , 寻找成长 , 寻找好公司 , 寻找好行业 。 而我们的体系根植于向内求 , 我们想好我们要赚的是什么钱 , 然后再去看企业和机会 。 比如《超额收益的可能来源》网页链接 , 一文所说的 , 我们想要赚的是不被定价的成长、被过度定价的风险以及周期带来的钱 。 然后基于此 , 我们去构建体系 , 我们所成立的公司也是基于我们整体的体系 。 下次直播可以和大家详细聊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