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朗读者:7个姊妹成就北斗副总设计师,听杨院士讲述北斗背后故事
时隔将近900天,在主持人兼制片人和总导演董卿的致辞:”《朗读者第三季》希望在一如既往地人性的光辉和文学的慈悲中,帮助大家找到答案“中,阅读综艺节目《朗读者》第三季盛放归来。
每期围绕一个主题词展开,而第三季《朗读者》则将带来12个关乎时代发展和个体命运的开放式命题,以直击人心每期一问的方式,唤起人们的思考。
首期节目带来的时代之问是:我们可以改变世界吗?而特邀嘉宾是来自苏北农村逆袭的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副总设计师杨元喜院士。
我们可以改变世界吗?
好像可以,好像又不可以。
正如董卿老师所说:没有一个人能够彻底地改变世界,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冲动却决定着我们的进步和飞跃。
而我们无法改变四季,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冷暖。
我们无法改变生死,但是可以改变生死之间的各种体验。
【 西方国家|朗读者:7个姊妹成就北斗副总设计师,听杨院士讲述北斗背后故事】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
不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是,那我们就自己成长为巨人
而本期的特邀嘉宾,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副总设计师杨元喜院士,面对西方国家的打压,独自带领着北斗导航系统的研发人员,突破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研发北斗系统。
访谈中,剧杨院士讲述,北斗在研发之初,就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打压,在几次国际会议上,阻止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射,提出了不少的荒唐的理由,包括会对已有的导航卫星:欧盟的伽利略和美国的GPS运行的轨道构成威胁。
但是,杨院士也并非等闲之辈,利用少量已有但是正确的数据,将其提出的荒唐理由直接推翻。
而西方国家看到并没有成功阻止,于是,便对中国发起了制裁。
而导航卫星的发射,就不得不提一个东西“原子钟”。大家都知道,卫星发射的高度距离是由时间计算的,也就是说空间距离是由时间来测量的,而测量的时间便是关键,时间相差一秒,而距离就会偏离30万公里,西方国家的原子钟准确度是10万年误差1秒。而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能力研发。
而美国正是看到了中国没有原子钟,便限制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原子钟,以达到对中国北斗的制裁。
而美国没有想到的是,中国科学家在短短数年就成功研发了原子钟,并且准确度不输西方的国家的,远远超过了他,做到了300万年才误差1秒。
面对美国的制裁,中国科学家真正的做到了不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是,那我们就自己成长为巨人
终于,1994年,一声惊天巨响,中国第一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
7个姊妹成就一个北斗系统副总设计师,在提到父母和家人时,杨元喜院士一度哽咽
据杨院士所说,家里面由7个姊妹,学习都是非常的好,而由于家庭十分的贫穷,只能够供一个人上学,而其他的6个姊妹将唯一能够上学的机会让给了他。而他不负众望,虽然在中途因为英语吃过不少的亏,1982年第一次考研总成绩第一,英语不及格,未能录取,但是最终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硕士毕业时以第一的成绩成功毕业,最终学有所成,并且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
在提到父母的时候,杨院士曾一度哽咽,父亲是一个残疾军人,为给国家减少麻烦,选择独自隐退,连杨院士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军人,而是在部队整理部队史的时候才发现照片,这才将杨院士父亲的事迹公之于众。
因为父亲是一位残疾退伍军人,受过3次伤,身上还有一颗子弹没有取出,失去了劳动能力,一家的重担都落到了母亲的身上,家教并没有因母亲忙碌而差,反而是家里的7个姊妹从来不顶撞父母,弟弟也从来不顶撞哥哥或者姐姐。
而董卿不愧是央视数一数二的主持人,看到杨元喜院士快哭了的时候,立马转移话题,让杨元喜破涕为笑,这主持功低确实很厉害。
正如董卿老师所说: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北斗在位为世人导航的同时,也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杨元喜院士讲述的北斗系统背后的故事也在声声朗读中结束……
推荐阅读
- 清朗对TFBOYS影响?肖战综艺?蔡徐坤退出跑男?周深资源飞升?
- 排面!全红婵广东春晚送春节祝福,与国士钟南山黄旭华朗诵一封家书
- 才下《朗读者》,又携“白发少年团”,对话97岁指挥家曹鹏
- 董卿:人靠衣装马靠鞍,主持一期《朗读者》节目全程换了3套服装
- 王凯:时隔7个月,《朗读者3》成片在央一播出但大部分内容被剪掉
- 《闪光的乐队》不愧是社交综艺,一老一少变开朗,华少都招架不住
- 郎朗去陈意涵家做客狂吃毛豆,有谁注意到他把壳扔哪?素质是装不出的
- 150个热搜13亿人次热议,青花郎朗读者向上的力量
- 央视文案:《朗读者》里的温柔文案百读不腻
- 郎朗吉娜在法国录制辽视春晚 现场气氛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