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于泽
【空间站|中国空间站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长江评论】“太空出差三人组”刚刚返回地球 , 神舟十三号飞船将搭载新一组航天员踏上太空之旅 。 据有关部门介绍 , 明年我国将发射实验舱Ⅰ“问天”和实验舱Ⅱ“梦天” , 正式搭建中国空间站 。 目前德、法、意等国航天员正在学习中文 , 到时候有望入驻中国太空站 , 而中国太空站注定会成为一个国际合作的平台 。
按照学术界的一种说法 , 那些能够为国际社会提供规则、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产品的国家是平台型国家 , 这种平台型国家通常是“头部”国家 。 建设中国空间站是中国搭建国际合作平台的一个里程碑 , 也是中国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的一个最新进展 。 在此之前 , 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 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伙伴关系 , 实现发展双赢多赢 , 迄今我国已与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 此外我国牵头组建了亚洲开发银行 , 建成了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 , 前者也是一个国际合作平台 , 后者则是一个典型的国际公共产品 。
中国建设这些国际合作平台的出发点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 也体现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 。 国际社会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速发展 , 得益于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 这是一个全球化时代 , 需要全球治理 , 中国作为大国需要承担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 。 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 就是一个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
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有行动、有施工路线图 , 目前我国是以建立一系列国际合作平台来落实中国方案 , 展示我们的诚意和推进的决心 。 “一带一路”受沿线国家欢迎 , 是因为大家是共商共建共享的 。 过去中国有意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 , 但遭到美国拒绝 , 而中国空间站却是开放和包容的 , 不仅包括欧洲发达国家 , 也包括印度、肯尼亚、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秘鲁等发展中国家 , 凸显了中国平台的包容性 。
建设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国科技发展、前沿科技探索 , 还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 中国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 , 为人类太空探索作出贡献也是理所当然的 。 一个始终仰望星空的民族 , 才是怀抱远大理想、充满希望的 。
中国建设多种多样的国际合作平台 , 这是一个带来共赢的最优策略 。 中国要扩大自己的国际朋友圈 , 最现实的路径就是与各国在经贸、科技、卫生防疫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 中国与各国深度整合 , 增强中国与各国的利益联结 , 这就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
(制图:胡欣)
【编辑:丁翾】
推荐阅读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了解更多关于保罗陷阱的物理现象的细节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
- 如果你在3月4日观察天空,也许,将望见一艘火箭的残骸坠入月球
- 未来会出现“新人类”吗?巴瑶族仍在进化,身体同常人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