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化|打击黄牛囤票、遏制饭圈虚报,票房透明化的“多重效用”

一场演唱会到底放了多少票?主办方锁了多少票?为何票都流到了黄牛手里?想看一场喜欢歌手的演出怎么就这么难?长久以来,观众对演出市场乱象积怨已久。一来,热门演出抢票“秒空”成常态,主办方随意锁场、黄牛滥用程序批量买入,普通观众购票困难重重。另一方面,黄牛大肆炒作演出热度,主办方或默许、或变相配合,天价票令观众望而却步。透明化|打击黄牛囤票、遏制饭圈虚报,票房透明化的“多重效用”
文章插图
普通观众鲜少知道的是,上述很多问题归根到底与演出行业“多重票务系统并存”有关。一场演出开售,票源流向有业务覆盖全国的大平台,也有地域性票务公司,有剧院自有票务系统,亦有独立开发一套售票系统的小公司,票源十分混乱。多平台分流,黄牛四面出击,造成每个平台皆购票难、市面上一票难求的“卖方市场”。演出票务市场信息极不透明、演出票务欠缺统一标准,成为压在演出受众头上的两朵乌云。而就在近日,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推出的“全国演出票务信息采集与服务平台”于9月13日正式上线,国内所有的出票系统都将接入这“全国统一”的平台。目前,大麦、保利、猫眼、秀动等全国性票务系统已向该平台开启数据上报,灯塔专业版APP成行业首家接入该系统的第三方。透明化|打击黄牛囤票、遏制饭圈虚报,票房透明化的“多重效用”
文章插图
演出票房首度示众,当我们能够如看电影票房一样盯着演出票房“大盘”后,能否真的会对演出行业乱象有所遏制?面对全国复杂、细碎的演出售票系统,演协平台接入票房数据的执行又会顺利吗?演出“大盘”初露真容迈出票务市场严管“第一步”这一轮票房透明化的推动其实由来已久。今年6月18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就宣布,已开始着手筹备全国性票务管理系统,先由全国性票务平台上报各自总代项目的票房数据,下一步启动单体剧场票务系统的数据对接。到了8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并实施了《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为国内首个演出票务领域行业标准。特别注意的是,这份由演协牵头起草的文件对统一全国演出票务做了多方面细致的优化。透明化|打击黄牛囤票、遏制饭圈虚报,票房透明化的“多重效用”
文章插图
亮点有,标准首次规范了演出场次编码、演出票编码,用编码快速对应大数据筛查,助力实现每张演出票“全国唯一编码”。同时指出,要统一全国票务的生成、打印、取票、检票、退票全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演出平台票房数据进行采集和有效监管。因此,此番灯塔专业版接入的数据,是演协平台几个月来承接大麦、保利、猫眼、秀动等平台数据上报的合作成果,这让公众得以首次窥见全国统一演出票房的“真容”。打开灯塔专业版6.0.0版,用户选择好“行业角色”进入演出模块后,可看到戏剧、音乐、舞蹈、曲杂、旅游演艺、综艺6个大类,每个大类下又分小类,如“戏剧”底下分“话剧”、“音乐剧”等,“曲杂”下面分“相声”、“二人转”等,该分类类目严格按照《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要求而划分。透明化|打击黄牛囤票、遏制饭圈虚报,票房透明化的“多重效用”
文章插图
每日6点起,该榜单会更新前一天的数据,从年票房到日票房皆有,可自行定制“加减”指标去查阅,包括日上报票房(万)、累计上报票房(万)、出票量、退票票房、售出率以及普通观众最关心的平均出票价、实际出票价、人均购票量。拿9月12日周日的数据举例,当日销售总票房显示为252.1万,在音乐类目下连一场在常州举办的地方性音乐节“第四届太湖湾音乐节”的数据都能查到,彰显出平台数据的“全国性”。据查,该演出当天日上报票房为21.69万,平均出票价为455.7元。而点进“第四届太湖湾音乐节”的条目页,可以看到它每日的“票房走势图”、“出票量走势图”,以及大麦想看人数、大麦评分、首日上报票房等具体数据。如此一来,无论行业人士还是购票观众,都可经由查阅此榜单获知各类演出的票房、出票量、平均出票价等关键信息。透明化|打击黄牛囤票、遏制饭圈虚报,票房透明化的“多重效用”
文章插图
但灯塔目前这套数据系统还尚不完善,其呈现的大多是市场热度相关数据。因更具体的剧务销售数据(如)还未被接入,它暂不能实现与电影票购票相似的“剧场在售项目票图实时同步”体验。不过,演协秘书长潘燕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介绍到,该平台的二期建设或可实现对上述体验的达成。打击黄牛囤票、遏制饭圈虚报票房透明化的“多重效用”“这下要好好整治黄牛了”、“不要让观众花天价看演出,没必要”、“很难不支持”…… 演出票房透明化的消息刚一公布,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上掀起了阵阵叫好声,网友纷纷表达了对实现“观演自由”的憧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