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科学家分析宇航员带回来的三百八十公斤月球土壤样品后 , 发现竟含有纯铁和纯钛 , 这是自然界所没有的纯金属矿 。
自从阿姆斯壮登月 , 宣称没有看到嫦娥、月兔 , 唯有一片黄沙广漠之后 , 孩子们聆听中秋节故事 , 发亮的眼神中 , 常因此有着几许游移不定的疑虑 。
然而 , 宇宙时空是复杂的 , 人的眼睛是有局限的 , 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不见得不存在 。 在古代的典籍中 , 还记载着许多关于月亮的神奇事迹 , 以超越人类思维的视角 , 诠释着永恒不朽的月宫传奇 。
桂子月中落中秋月的神迹
传说在明月皎洁的中秋夜 , 月宫有时会落下一颗颗的“桂子” , 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中秋夜神迹 。
【太空|月宫之谜——科学与神学,哪一个在路上】唐代诗人宋之问到灵隐寺游赏 , 写下“桂子月中落 , 天香云外飘”的名句 , 而白居易“遥想吾师行道处 , 天香桂子落纷纷”的诗句 , 更为中秋夜月中落下桂子的传奇留下鲜明的注脚 。 “桂子月中落”隐含着仙界与修行者的奇妙联系 , 勾勒出另一种境界的升华 。
然而 , “桂子”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天上的吴刚砍伐桂树时 , 掉落的桂树果实 。 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诗写了天竺寺的桂子雨 , 他想像:桂子应该是嫦娥在桂树旁游戏时 , 从天上丢掷下来人间的桂树果实 。
桂树叶
某年中秋夜 , 明代礼部尚书朱国祯在天台山寺看到了月中落下的桂子 , 他还叫随身童子捡拾二升的桂子 。 那桂子大小如樟树籽 , 无皮、中间有仁 , 颜色如白玉 , 带有雀纹 , 可咀嚼出芝麻气味 。 跟菊花混杂做枕头 , 清芬袭人 。 散落在砖缝间的桂子 , 只要十天就能长成树 , 叶子柔长 , 冬天仍然劲秀不凋 。 朱国祯将这些神奇的事迹记录在《涌幢小品》一书中 , 为后人了解神奇的月亮 , 留下了珍贵的线索 。
唐朝郑仁本巧遇修凿月亮的仙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连微醺中的苏轼 , 也不禁好奇月亮的时空来源 。 唐代《酉阳杂俎》中记录了一段故事 , 描述两个唐朝人在山中偶遇修凿月亮的仙人 。
唐文宗大和年间 , 郑仁本的表弟和王姓秀才到河南嵩山游历 , 他们穿林越涧 , 天色渐黑之后迷了路 , 正迷惘间 , 忽然听到榛树丛中传来了打鼾声 。
他们拨开榛棘丛 , 只见一个身穿洁白布衣之人 , 枕着一个包袱 , 睡得正香 。 两人上前将其叫醒问路:“您知道怎么走上这附近的官道吗?”那人抬头看了他们一眼 , 没有作答 , 又沉沉睡去了 。
两人再三呼喊他 , 那人才坐起来 , 转头对他们说:“过来吧!”两个人于是靠着他坐下 , 并问他来自哪里?
月亮由七种宝物合成形状像圆球
那个人笑着说:“你们知道月亮是由七种宝物合成的吗?月亮的形状像个圆球 , 月亮上的阴影 , 是日光照在它表面凸起的地方造成的 。 有八万二千户人家负责修凿月亮 , 我就是其中之一 。 ”
为了让他们相信 , 白衣人还解开包袱 , 让他们看里边的斧头和凿子等数件工具 。 包袱里还有两团玉屑饭 , 白衣人将玉屑饭送给二人 , 并说:“你们分吃了玉屑饭 , 虽然不能够长生不老 , 但却可以一辈子不生病 。 ”
说完后站起身 , 给二人指了一条路:“只要顺着这条路走 , 自然就可以走到那条官道上了 。 ”说完 , 白衣人就不见了 。
科学家发现月亮的“超常”
随着科技的发展 , 现代人类对于月亮有了越来越多的发现 。
首先 , 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正好和它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 , 所以月球永远以同一面向着地球 。 科学家发现 , 月球面对地球的一面是相当光滑的 , 而背面是粗糙的、密密麻麻的环形山 , 这些描述和故事中修月仙人所言不谋而合 。
其次 , 一般天然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的 , 而月球轨道却是圆形的 。 我们知道 , 只有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是圆的 。
再者 , 一九六九年 , “阿波罗”十三号宇宙飞船在进入月球轨道的时候 , 设计实验让飞船的第三级火箭撞击月球 , 放在月球表面的月震仪 , 震动时间约持续了三个小时 , 这情况就像用锤子用力敲击大钟 , 振动持续很长时间才慢慢消失 。 这个持续振动的现象让科学家不得不推断:月球内部可能是空心的 。
推荐阅读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了解更多关于保罗陷阱的物理现象的细节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
- 如果你在3月4日观察天空,也许,将望见一艘火箭的残骸坠入月球
- 未来会出现“新人类”吗?巴瑶族仍在进化,身体同常人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