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今年8月14日 , 清澜港又迎来了老熟人 。 一艘硕大的墨色货船停靠在码头 , 船上整齐地码着白色集装箱 , 长征七号火箭箭体正静静待在其中 。
9月20日 , 位于近地轨道的天和核心舱也迎来了老熟人 。 在茫茫宇宙中显得小巧迷你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内 , 承载着空间站工程下一阶段的各类科研与生活物资 。
【月亮|太空物流公司再发货,天和核心舱喜签收】航天人欢迎长征七号火箭进入发射场
从码头出现白色集装箱到天和核心舱签收新快递 , 这趟太空物流历时共计37天 , 由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七号火箭和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接力运送 。
8月15日清晨 , 清澜码头 。 当巨大的钢铁行吊将装载火箭的集装箱从船上吊起 , 极缓慢地放到火箭运输车上时 , 这场物流长跑正式拉开序幕 。
运输车驾驶员张岐察觉到驾驶室内一阵轻微震动 , 那来自箭体霸道的大吨位重量 。 他屏气凝神 , 发动引擎 , 谨慎起步 。 从码头到发射场 , 平时只需半小时的车程 , 这次他的最高时速不能超过30km/h 。
伴着低沉的引擎声 , 长龙般的火箭运输车队绵延数百米 , 从清澜港码头浩浩荡荡前往发射场 , 宣告“太空物流公司文昌发射场”已揽件 , 扫描员:火箭运输车队 。
第二道物流关键节点是火箭垂直总装 , 在亚洲最高单层建筑内部 , 由十三个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小伙子组装火箭 。 他们是发射场的火箭吊装团队 , 因工作配合难度高 , 被戏称为“吊装十二罗汉” , 第十三个人则是现场指挥员 。
火箭厂房内 , 祝明侠手拿标识小旗 , 吹响口哨 , 为吊装“十二罗汉”指挥组装动作
“各号注意 , 火箭水平起吊!”8月20日上午8时许 , 指挥员祝明侠清亮的口令声在高耸的厂房内响起 。 这份工作需要他把火箭看得很小 , 同时又看得很重 。 巨大的箭体一旦起吊悬空 , 亚洲最高单层建筑都略显逼仄 。 作为现场指挥员 , 祝明侠必须对厂房内部的空间高度敏感 , 具备强大的预判能力 。
“箭体翻转 。 ”火箭由水平转为竖直状态 , 吊装进入更为紧张的阶段 。 与此同时 , 足足六个观察员小跑至不同位置 , 作为“眼睛”为祝明侠提供角度、距离数据 。
当完成第一个箭体的垂直总装 , 已经过去近3个小时 。 时间维度在这座厂房内似乎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 看似和搭积木道理类似的搭火箭 , 其实操难度却是宇级别 。
8月21日下午过后 , 厂房内不再响起祝明侠的口令声和哨声 , 取而代之的是测试人员的低声交谈 。 经过吊装团队整整两天的努力 , 完整的长征七号火箭已经站定 , 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的测试人员靠着工作平台 , 接近火箭检查各项参数 。
根据任务计划安排 , 长征七号火箭在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停留了很长时间 , 它在封闭的厂房里完成了复杂的测试以及装配上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后 , 物流动向数据终于在9月16日更新 , “快件”由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转运往二号发射塔架 。
转运 , 是将长征七号火箭和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的组合体从厂房转移至3公里外的发射塔架 。 一个成年男性跑完三公里大约需要13分钟 , 火箭“走”完这段距离则需要2-3个小时 。
行走过程由素有“大火箭多功能供应站”之称的活动发射台承包 。 这个和火箭个头相仿的大型设备能维持火箭进入发射区前后各连接状态不变 , 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火箭在塔架的测试准备时间 。 16号转进发射区的火箭 , 20号即可前往太空 。
“各号注意 , 开始转运!”转运现场指挥员周晗发出口令 , 活动发射台鸣笛三声 , 下方十数个钢铁车轮开始在转运铁轨上缓缓前移 。 轨道前方零星站着几个气象观测员 , 他们带着便携式气象观测站 , 采集周边气象数据 。
“发射台前端进入弯道!”周晗通过对讲机向活动发射台里的控制室传递信号 , 从平台内部不能观察到外界情况 , 控制室须依靠指挥员的即时信号操控平台 。
上午11点 , 随着又三声鸣笛 , 火箭抵达二号发射塔架 , 天舟三号任务进入倒计时四天 。 为了尽可能保证火箭在太空能够独立、完美地完成快递运送 , 发射场上下一心 , 进行最后的出行准备 。
火箭转运路上
推荐阅读
- 地镜:全地球望远镜,史无前例的巨大望远镜
- 人类改造的“肌肉牛”,每天狂长3斤肉,为什么我国不引进?
- 发现了没,2022年的大年三十不见了?
- 今年的年三十哪去了? 跟古时的历法有关,看完涨知识
- 现实的月亮我们只能睁眼看,可六便士却能够让我们吃饱饭还上贷
- 阴历你知道多少
- 不明飞行物出现在太阳附近,和月亮一样大!
- 拥有漂亮羽冠的所罗门冕鸽,和发出笑声的笑猫头鹰,怎么就灭绝了
- 一文详解岩石矿检测
- 秋田里的水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