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鬣狗这种“卑鄙”的捕食者 , 鬣狗捕食通常是群体出动 , 在发现猎物后会把猎物围住 , 一个接着一个对猎物发起攻击 , 同时还会想办法分散猎物的注意力 。 鬣狗对比起狮子这样的大型猫科动物来说可能会显得小一些 , 但是鬣狗咬合力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 超过500公斤的咬合力在撕咬上能够轻松在猎物上扯下大块的肉 。 落单的蜜獾一旦被饥肠辘辘的鬣狗群盯上自然是逃不过被捕食的命运 。
除了成年蜜獾会被面对被捕食的命运外 , 幼年蜜獾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遭受来自其他动物的威胁 。 每当雌性蜜獾外出寻找食物时 , 像胡狼这种肉食动物便会找上门来 , 趁着雌性不在进入内穴捕杀幼崽 。 令人意外的是 , 雌性成年蜜獾也会出现残杀幼崽的行为 , 这可能是跟蜜獾暴躁的脾气有关 。
无所畏惧的蜜獾
蜜獾体型较小有着被捕食的风险 , 非洲草原也处处充满危险 , 遍布杀机 , 蜜獾的族群数量却一直保持着稳定 。 蜜獾被叫做“平头哥”可不仅仅是是它的头看着扁平 , 外号里面带的“哥”字从另一个方面说明 , 这种生物并不好惹 。 即使蜜獾的天敌众多 , 但没有一种能对它们造成严重危害 。
在面对捕食者的危险时 , 一般动物往往都会选择逃跑 , 但蜜獾不一样 。 对比起羚羊、角马这些有着比较优秀的逃脱能力的动物 , 蜜獾奔跑速度每小时只有13千米左右 , 跑不过的结局往往就是正面冲突 。
在发生冲突时 , 蜜獾会直接选择进攻 。 蜜獾也不完全是弱小的动物 , 足部有着5公分左右长的坚硬长爪;虽没有狮子猎豹那样的獠牙 , 但蜜獾的牙齿也依旧锋利 。 厚实的皮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来自捕食者的撕咬 , 蜜獾的皮肤最厚的地方也能够达到5厘米 , 而皮毛并没有完全和肌肤相连 , 这让蜜獾整个感觉显得松软不少;扁平的身形能够轻松躲开攻击 , 即便被咬住 , 灵活的姿态也能够使蜜獾扭过身子对捕食者反咬一口 。
蜜獾没有庞大的身躯 , 自然在进攻选择上也不会对着攻击者头部或者身子撕咬 。 得益于小型的身躯 , 蜜獾会选择进攻动物的生殖器、嘴巴、鼻子这些脆弱的部位 。
不要小看它小小的身板 , 蜜獾也有着锋利的牙齿和有力的下颌 , 即便是陆龟这种厚实的带壳生物 , 蜜獾也能够咬碎龟壳获取食物;在当地土著的描述中 , 即使用弓箭、长矛也很难刺穿蜜獾的身体 , 这使得捕猎蜜獾成为了难度非常高的活动 。
蜜獾自己作为捕食者在对蛇这一类动物捕猎时也毫不畏惧 , 在面对毒蛇时 , 它的办法也很简单 , 直接上去咬就行了 。 由于本身的皮毛厚实 , 毒蛇很难咬住蜜獾注射毒液 。 毒蛇的毒液几乎对任何动物都是致命的 , 但蜜獾不怕 , 即便被咬中中毒 , 蜜獾也不会死去 , 而是会昏睡过去 , 醒来后仍旧会继续进食 。
对于蛇毒的抵抗 , 研究者们发现了在蜜獾体内的毒液抗性 , 蛇的神经毒素和生物碱不会在蜜獾血液发生反应 , 这相当于人自身的免疫系统 , 从根本上就抵御了蛇毒的侵害 。
蜜獾不大不小的身材 , 捕食者如果选择了它 , 必定会与其搏斗纠缠许久才能够吃上 。 有确切的记录表明捕食这类动物的难度并不低 。 动物学家在对蜜獾的观察中就曾有过发现 , 狮子在对蜜獾的捕猎中 , 连夜斗争长达6个小时 , 仍旧没把蜜獾制服 , 最后平头哥脱离狮子口中逃之夭夭 。
急性暴躁脾气差
蜜獾暴躁的脾气也是它凶残的原因之一 , 蜜獾的也有着一定的领地意识 , 但凡走进蜜獾领地的动物都会惊动它 。 仗着自己厚实的皮肤和丰厚的皮毛 , 蜜獾便会马上出击 , 对冒犯者发起进攻 。
蜜獾身体的新陈代谢也很快 , 这导致它对能量的需求非常大 , 常常为了食物奔波在狩猎的路上 , 杂食的蜜獾几乎也对任何能吃的都不抗拒 。 如果碰见有动物来争夺食物 , 那蜜獾也一定会勇猛地上去抢夺 。
蜜獾把任何可能的动物都视作威胁 , 神经质也是它的一个特性 。 要想在非洲草原上生存 , 就必须时刻提防着任何潜在的危险 。 在非洲的一家动物收养所就有过蜜獾攻击狮子的记录 , 而原因仅仅就是狮子多看了蜜獾一眼 , 这让暴躁的蜜獾变得充满了攻击性 , 连夜刨开了隔离护栏下方的土跟狮子打了起来 , 这也给蜜獾贴上了记仇的标签 。 基本上任何动物和蜜獾对视太久都会成为其攻击的对象 。
蜜獾在喜欢争斗以外 , 其实有着许多机灵劲 。 南非的一家康复中心曾经就收养过蜜獾 , 清洁人员在清理完蜜獾的蜗居点后遗留下来了一根扫帚在里面 , 机灵的蜜獾就利用这根扫帚搭着墙壁逃了出去 , 随后马上寻找食物 , 最后饲养人员在厨房发现了这只“越狱“的小家伙 。 还有一个蜜獾好斗的原因在于它眼睛的特殊构造 , 眼睛内部是凹镜结构 , 这使得蜜獾看见的物体要比实际小很多 , 在它眼中几乎没有体型对等这个概念 。
推荐阅读
- 照亮月球最黑暗的区域
- 全球最强太空望远镜就位!斥资100亿,将探索135亿年前第一批行星
- 太阳系有三处“异常”被发现,科学家:可能和外星文明有关系
- ?关于多普勒摆动的介绍
- ?人类需要用新颖的通信方法、工具和技术来搜索外星人
- 人类已经被困在了太阳系:除了光速之外,氧气也是一个限制因素!
- ?了解地球以外的先进智能生命
- 宇宙漆黑一片,为什么太阳光照不亮太空?光去了哪里?
- 搜寻地外文明发展的综合愿景
- 人类可能有危险?美国科学家发出警告:“别再寻找外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