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涛|“大心脏”的邓亚萍,“耿耿于怀”的窦文涛,畅谈心态与成败的关系

《圆桌派》第五季开播,邓亚萍作为第一期的嘉宾,聊了不少关于乒乓球的话题。
中文系教授许子东在节目中提出一个很有趣的论点,为什么比赛进入白热化之后,普通话的解说喜欢强调“心理素质”,而这个词在英文和粤语语境中并不常见,是不是我们比较重视这个?
窦文涛|“大心脏”的邓亚萍,“耿耿于怀”的窦文涛,畅谈心态与成败的关系
文章插图

邓亚萍解释道,对于顶尖运动员和教练员来说,心理素质就是最重要的。
窦文涛|“大心脏”的邓亚萍,“耿耿于怀”的窦文涛,畅谈心态与成败的关系】有时候比赛状态胶着,双方势均力敌,就是要看谁能坚持到最后,术语叫“抠”。一旦心态动摇,很容易体现在手上,一旦动作变形就很容易失分。而有时候不丢分就是得分,心态自然至关重要。
我认为这个心态也可以理解成得失心,没有人不想成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与失败的关系。
窦文涛|“大心脏”的邓亚萍,“耿耿于怀”的窦文涛,畅谈心态与成败的关系
文章插图

邓亚萍自认“人来疯”,有一颗“大心脏”,所以在她输给小山智丽之后,仍能迅速调整心态。毕竟竞技体育输赢都是正常,如何调整状态投入到下一次比赛,对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
但是很多人达不到邓亚萍的心理天赋,更像是窦文涛那种“害怕失败”的类型。
他在节目中坦言,1%纰漏的痛苦超过99%成功的喜悦,有时候可能要耿耿于怀一周。
窦文涛|“大心脏”的邓亚萍,“耿耿于怀”的窦文涛,畅谈心态与成败的关系
文章插图

然而这样的情绪可能会影响下一次的发挥,甚至让你惧怕下一次的机会。
那么如何让自己吸取教训的同时,维持住自信和乐观?
通过《圆桌派5》的节目,总结出两点建议。
首先是“无杂念”。
正如邓亚萍所说,谁不想赢得比赛,但是不能被短暂的胜利冲昏头脑。乒乓球运动是一个需要高度专注,持续冷静的项目,不能因为比分超前就放松警惕。
窦文涛|“大心脏”的邓亚萍,“耿耿于怀”的窦文涛,畅谈心态与成败的关系
文章插图

马未都在节目中提出一个论点得到了邓亚萍的认同,那就是运动员赛场的庆祝是“假嗨”,是用来给自己打气,迷惑或是压倒对手气势的“假动作”。
内心必须专注在比赛本身,而不是奖杯,更不是奖金。
其实所谓“无杂念”不只适用于体育运动,比如学生的考试。如果在答题过程中,想着考好了要去哪里庆祝,或是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礼物,这些幻想、杂念必然会影响答题效率。
窦文涛|“大心脏”的邓亚萍,“耿耿于怀”的窦文涛,畅谈心态与成败的关系
文章插图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有时候我们拿起手机只是想发个短信,却被某一个消息或是小视频吸引,然后开始长时间刷手机。
从生活细节到重要活动,“杂念”不止浪费时间,还可能模糊焦点,让目标“变质”,从而导致心态的失衡。
其次是“节奏感”。
节奏感与无杂念有一定相辅相成的关系,比如窦文涛在节目中提到他演讲的时候,前面三分之二都非常顺利,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此刻他如果突然有了杂念,节奏就会被打乱。
窦文涛|“大心脏”的邓亚萍,“耿耿于怀”的窦文涛,畅谈心态与成败的关系
文章插图

节奏感打乱的后果就是找不到之前那份得意和自信的感觉,然后每况愈下,俗称“心态崩了”。
邓亚萍表示在打球的时候也存在“起急”,可能原本没有太过重视的选手,不止抵挡住了她的“前三板”大招,还越打越起劲。
心一慌,越打越差,等到比分没有悬念的时候自己都想放弃了。
窦文涛|“大心脏”的邓亚萍,“耿耿于怀”的窦文涛,畅谈心态与成败的关系
文章插图

反之,不顺利的时候也需要适当打破节奏感。
比如比赛的时候教练突然叫停,其实他并没有什么战术或是嘱托,只是想要运动员从“坏”节奏中抽离出来。
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因为大部分时间做着重复且有规律的事情,不容易发现在陷入在某种节奏当中。可能一直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以为坚持就是胜利,殊不知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所以,心无旁骛地看向目标,继续正确的节奏,有利于不让坏情绪入侵。同理,适当打破自己的节奏,并非胆小和放弃,而是调整心态重新出发。
窦文涛|“大心脏”的邓亚萍,“耿耿于怀”的窦文涛,畅谈心态与成败的关系
文章插图

邓亚萍提到一个观点叫“目的性颤抖”,比如你在穿针引线的时候,看到针眼手就止不住地颤抖。也就是面对重要事情时,心态不好导致结果失败的典型例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