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 太阳伴星,2600万年转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灭绝的周期性


太阳系 太阳伴星,2600万年转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灭绝的周期性
文章图片

太阳系 太阳伴星,2600万年转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灭绝的周期性
文章图片

太阳系 太阳伴星,2600万年转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灭绝的周期性
文章图片

太阳系 太阳伴星,2600万年转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灭绝的周期性
文章图片

太阳系 太阳伴星,2600万年转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灭绝的周期性
文章图片

太阳系 太阳伴星,2600万年转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灭绝的周期性
文章图片

太阳系 太阳伴星,2600万年转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灭绝的周期性
文章图片

太阳系 太阳伴星,2600万年转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灭绝的周期性
文章图片

在众多世界未解之谜中 , 不少关于生命的探索和发现 , 都让人类对于地球环境的变化而长生相应的认识和规律性总结 。 我们经常会用“环境变化”来猜测一个物种更新或灭亡的可能 。
在地区长达46亿年的时间里 , 不少生命发展或更迭了数代 , 原始的海洋单细胞、多细胞生物、水生和陆地及两生物不断发生演变 。 但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 , 在这一时间段中 , 也发生了多次毁灭性灾难 , 使得物种灭绝 , 大规模的生物在当下的灾难中直接消失 , 地球似乎重新洗牌过多次 。
在这些“大灭绝事件”里 , 我们似乎慢慢发现了一些规律 , 比如事件相隔的时间周期几乎都接近2600万年 。
这可能是巧合 , 但当人类发现这种“巧合”在某种意义上和宇宙中其他变量条件发生重合 , 这些“大灭绝事件”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选择了 。
生物灭绝
地球上有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 , 分别是奥陶纪大灭绝、泥盆纪大灭绝、二叠纪大灭绝、三叠纪、白垩纪大灭绝(恐龙大灭绝) 。
我们可以试着总结一下这几次“大灭绝事件”:
奥陶纪大灭绝
奥陶纪(古生代的第二纪)大灭绝事件发生在晚期 , 约公元前4.4亿年 。
在这一次灭绝事件中 , 地球气候逐渐下降 , 冰川封住了海水 , 全球海平面下降 , 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 水中的各种无脊椎动物面临生存危机 , 最后全球约85%的物种灭亡 。
泥盆纪大灭绝
泥盆纪(古生代第四纪)大灭绝事件也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晚期 , 大约是在公元前3.65亿年 。 这次事件有些不同 , 经历了两个高峰 , 中间相隔约100万年的时间 。
同样的 , 由于全球气候突然变冷 , 海洋面积缩减 , 对于“鱼类时代”的泥盆纪来说 , 无疑是一场重大灾难 。
二叠纪大灭绝
二叠纪(古生代最后一纪)大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2.5亿年前 。
科学家推测是因为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造成的此次事件 , 所有陆地连接在一起 , 海岸线急剧减少 , 沙漠范围不断扩大 , 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 失去生存空间的生物只能走向死亡 。 最后 , 地球上大约有96%的物种灭绝 , 生物系统彻底更新 , 恐龙登上历史舞台 。
三叠纪大灭绝
三叠纪(中生代第一纪、二叠纪与侏罗纪之间)大灭绝事件发生在约公元前1.95亿年 。
此次灭绝事件的原因尚不清楚 , 科学家们只在一系列的考察和研究行动中 , 发现当时出现了海平面下降 , 之后又有所回升 , 但这时的海水已经发生了改变 , 出现了大面积缺氧的现象 。 最后导致约76%的物种灭绝 , 主要还是以海洋生物消失为主 。
白垩纪大灭绝(恐龙大灭绝)
白垩纪大灭绝事件最为各界所熟知 , 大约发生在公元前6500万年 。
这次事件中发生了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外运动 , 此后 , 大气被严重污染 , 阳光不能像往常一样穿过云层 , 正常照射到地表之上 。 因光线不足和热量缺失 , 全球气温下降 , 动植物大量死亡 , 恐龙也失去优势地位 , 逐渐走向灭亡 。
除此之外 , 科学家们对地球上已知的10次大小灭绝事件做了研究分析 , 提出很多假设和猜测 , “行星撞击地球”的说法最为常见 , 也被普遍接受 。 他们也对不同陨石坑的年龄和生命灭绝事件进行了勘察 , 发现地球生命的死亡具有周期性 , 大概是2600万年左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