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通知( 四 )


提高能源输配效率 。 加快锡林郭勒盟、蒙西、上海庙等基地外送通道配套煤电电源及送出工程建设 , 着力提升输电通道利用效率 。 加快锡林郭勒盟至山东、锡林郭勒盟至江苏、上海庙至山东、扎鲁特至青州特高压输电通道配套新能源送出工程建设进度 。 在保障存量通道外送电力、电量稳定供应基础上 , 提升外送电量中清洁能源比重 , 探索建设纯清洁能源外送通道 。
着力优化完善全区电网主网架 , 坚持分层分区原则 , 加强各级电网协调发展、高效衔接 , 在重点城市开展局部电网建设 。 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 , 推广应用智能作业、智能监测、智能巡视等新技术 , 加快建设智能变电站 。 全面巩固提升农村牧区电力保障水平 , 改造升级农村牧区电网 , 逐步提高农村牧区电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 。
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推进区内互联互通管道建设 , 实现陕京四线与长呼线、长呼复线等管道互联互通 , 节约管网资源 , 充分利用现有管网体系供气 , 实现区内主要管网互通互保 , 纳入“全国一张网” 。
重点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关键技术突破 , 推动火电、化工、冶金等行业和地质条件适合地区开展近零碳排放试点示范 , 并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实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的集群化、产业化 。
(十三)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 。
按照《“十四五”城镇生活污水垃圾规划》布局 , 推动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厂网一体化” , 建设完备的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 , 逐步提高污水管网覆盖面积与收集能力 。 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工程 , 健全污水接入服务和管理制度 , 加强沿街、沿河商户排水管理 。
加快建设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设施 , 鼓励采用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等方式处理污泥 , 经无害化处理满足相关标准后 , 用于土地改良、荒地造林、苗木抚育、园林绿化和农业利用 。
做好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绩效评估 , 加大其他地级市城市黑臭水体的摸查和防控力度 , 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长治久清 。
实施《内蒙古自治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20—2030年)》《“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 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 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 , 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处理 。
加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 。 鼓励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自建利用处置设施单位引进国际国内先进工艺和设备 。 提高水泥窑协同处置有机危险废物替代化石燃料的比率 。
提升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水平 , 严格执行经营许可管理制度 。 提升医疗废物应急处理能力 , 指导医疗机构完善相关减少危害的紧急处理措施 。 做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 发挥呼伦贝尔市、赤峰市、乌海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带动作用 。
(十四)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水平 。
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 , 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 , 合理避让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 , 积极打造绿色公路、绿色铁路、绿色航道、绿色空港 。 推进“公转铁” , 加快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工业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 , 构建立体互联、优质高效、便捷舒适、智慧安全、生态绿色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 。 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 推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建设 。
积极推广应用温拌沥青、智能通风、辅助动力替代和节能灯具、隔声屏障等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和产品 。 加大工程建设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力度 , 推动废旧路面、沥青、疏浚土等材料以及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 鼓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
(十五)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
相关空间性规划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 统筹城市发展和安全 , 优化空间布局 , 合理确定开发强度 , 鼓励城市留白增绿 。 做好“美丽城市”建设国家试点工作 。
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 构建科学完备的排水系统 , 完善雨水系统建设 , 提升雨水收集与排放能力 。 全面普查排水管网等设施情况 , 定期对排水管网进行管道内窥检测 , 建立城市排水系统信息数据库 。 重点解决城镇雨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与合流制管网改造问题 。 升级改造城镇现状排水防涝泵站 , 重点提高低洼地区和下穿式立体交叉道路等城区内涝高风险区域的排水能力 。 开展城镇排水防涝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 到2025年 , 全部消除历史上城市建成区内出现的严重影响人民生活生产安全的积水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