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蒋朝常
【食用菌|华农科研团队在香菇群体遗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9月30日 , 记者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 , 该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边银丙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首次使用群体基因组方法探究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食用菌的进化史 , 解析了香菇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基础 , 研究结果将为香菇优良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相关研究成果在《高等研究》杂志(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 。
香菇是全球最重要的食用菌 , 产量占世界栽培食用菌总产量的22% , 居各种类首位 。 生态适应和人工选择都可推动香菇基因组的进化 , 但其表型-基因型-适应性之间的联系尚不明确 。 研究团队基于133个香菇菌株 , 开展了基因组重测序和栽培试验 。 群体基因组研究将供试菌株分为3个亚群 , 亚群间具有显著的地理分布特征、表型分化和温度响应差异 。 3个亚群独立分化于36871世代以前 , 现代香菇栽培品种可能起源于我国东北附近地区 。
适应进化过程中香菇遗传和表型分化模型 图片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官网
结合基因组扫描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研究团队发现了大量与群体间遗传和表型分化相关的候选基因 。 其中 , 环境响应、信号转导、转录调控、细胞周期调控、真菌细胞壁重塑、蛋白质降解以及代谢和运输相关功能基因尤为重要 。 结合子实体发育的转录组研究发现 , 相当一部分群体分化相关基因参与了子实体发育的过程 。 进一步 , 研究团队构建了香菇适应性进化过程中遗传和表型分化的模型 。 研究结果表明 , 对当地环境 , 特别是温度的适应引发了香菇群体的遗传和表型分化 。
该研究团队还结合基因组、遗传和表型数据 , 解析了香菇子实体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 , 深化了对蘑菇形成真菌子实体发育的认识水平 , 构建了香菇的超高密度遗传连锁图 , 定位了29个与子实体相关性状关联的QTLs 以及3个基因组热点区域 。 利用meta-QTL分析 , 检测到7个多效性QTLs , 他们调控子实体相关性状间的表型相关 。 进一步 , 挖掘出33个调控子实体发育的重要候选基因 。
编辑:张琦琪
审核:朱丽
推荐阅读
- 猛兽侠:既然火种都相同,为何在表现方面,二代恐龙要胜过狂飙
- 蘑菇的功与过:让人垂涎三尺,也让人“看见小人”
- 微生物 微生物菌体、酶、代谢产物制作的美食
- 云南 不想手握冠军戒指退役!30岁的4号秀终于醒悟:认清自律有多重要
- 云南 西甲六冠王压哨签五位球员!下赛季要重新崛起
- 云南 一斤涨到5元,野生满山随便摘,农民乐此不疲,连树枝砍回家
- 大米 中国院士制造“人工大米”,前端未来科技,能否助力人类走出地球
- 野生菌 BTC、ETH齐齐向上突破,趋势才是最强大的盟友
- 野生菌 8000万不要!4500万不要!只要底薪加盟湖人?这榜眼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