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 一周变异一次,关于新冠病毒,最新科学研究有哪些?


新冠病毒 一周变异一次,关于新冠病毒,最新科学研究有哪些?
文章图片

新冠病毒 一周变异一次,关于新冠病毒,最新科学研究有哪些?
文章图片

新冠病毒 一周变异一次,关于新冠病毒,最新科学研究有哪些?

最近曝出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证实 , 新冠病毒差不多一周变异一次 , 变异速度比之前还要高50%以上 。
很多人听到以后感觉比较恐惧 , 但仔细想想又会觉得有些矛盾 。 因为我们至今听说过的变异好像也就是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等 , 用十个手指都能数得过来 。 如果说一周就变异出一个新款 , 从病毒爆发到现在都已经过去80多周了 , 应该有80多款变异才对啊 。
怎么理解“一周变异一次”?
这个研究是英国巴斯大学和爱丁堡大学联合发表在《基因组生物学与进化》期刊上的 。 关于“每周变异一次”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 , 很容易引发恐慌 , 会被很多人理解为 , 每周出现一款新型号病毒 。
但其实 , 一次变异 , 也就是一个碱基的改变 , 通常是不能导致一款新型号病毒出现的 。 具体发生多少碱基的改变才能算一个新型号病毒 , 这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 还要在病例统计中寻找 。 比如 , 关键位置的蛋白质发生了改变 , 传播能力、致死率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 才会被划分成一款新型号病毒 。
当前 , 世界卫生组织把新冠病毒的变异分为了两大类:
一类叫做“令人担忧的突变款” , 一共4种——Alpha、Beta、Gamma、Delta;
另一类叫做“值得关注的突变款” , 一共是5种——Eta、Iota、Kappa、Lambda、Mu 。
这篇研究的本意是说 , 对于基因序列的位点发生的变化 , 此前的研究存在偏差 , 把数字统计小了 , 而这次的研究更加全面 。 之所以说这次的研究更全面 , 就在于研究者把正向的突变和负向的突变全都考虑进来了 , 而此前的研究只考虑了正向突变 。
什么是正向突变和负向突变呢?
正向突变 , 指的是导致传播能力、致死率加强的那些突变 , 也就是我们最关心的 。 而负向突变 , 指的是导致感染能力、传播能力下降的那些突变 。 由于这些负向突变发生后 , 逐渐就不在人群中传播了 , 于是就很容易被忽略 , 从而低估了病毒天然的变异速度 。
这个研究把正向、负向变异全部考虑进来 , 得出的结论是 , 速度大约是之前估计值的1.5倍左右 。 总的速度大约每个月有3个基因位点产生突变 。 一个月有4周 , 4周里3个位点发生突变这件事 , 就被传成了“一周变异一次” 。
哪种人的保护力很强?
【新冠病毒|一周变异一次,关于新冠病毒,最新科学研究有哪些?】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是 , 是真实感染后的康复者对病毒的保护力强 , 还是注射疫苗后的人对病毒的保护力强 。 研究不同人群对病毒的保护力 , 这当然是个很严肃的科学问题 。
如果只看中和抗体滴度的话 , 接种了两款mRNA疫苗后 , 中和抗体滴度都能达到康复者的3-4倍 , 于是好像接种疫苗能获得更好的抵抗体 。 但是 , 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 科学家对以色列真实世界的研究发现 , 接种疫苗的保护力远不如真实的感染 。
这项研究统计了以色列250万人的数据 , 分析了从2021年1月份到2月份之间接种过疫苗 , 且过去从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 , 看看他们在半年多后的8月份之前 , 有多少感染了新冠 。 然后用这个数据对比一下 , 2021年1月到2月份感染上新冠的人 , 在8月份之前再次感染的数据 。 结果发现 , 前者的数量是后者的13倍 。 换句话说 , 我们可以理解为 , 真实感染后的保护力是接种疫苗的13倍 。
此外 , 还有一项3.2万人的统计 , 接种疫苗的人群之后再次出现有症状新冠肺炎的比例 , 是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再次出现症状的27倍 , 住院的比例也高出8倍 。
这两组统计可以大致证明 , 真实感染后的保护力比接种mRNA疫苗更强 , 而且强的还不是一星半点 。 至于接种灭活疫苗的会不会情况更好一些 , 这还需要相关研究公布结果 。
不过这个发现只是客观的科学研究 , 并不能指导我们的日常行动 。 并不是说感染后保护力更强 , 我们就要去被感染 。 对于咱们个人来说 , 及时接种疫苗、做好日常防护 , 就是最好的保护手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