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壤 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首个研究成果公布,颠覆科学界的认知


月壤 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首个研究成果公布,颠覆科学界的认知
文章图片

月壤 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首个研究成果公布,颠覆科学界的认知
文章图片

在去年年末 , “嫦娥五号”顺利的将1731克月壤带回到了地球 。 一时间 , 月壤成分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 。 据悉 , 此次带回来的月壤 , 与美国带回来的月壤有着一些不同 。 这主要是因为两国采集月壤的地点差别很大 , 导致月壤颜色、成分差异很大 。 相比于美国取回来的月壤 , 中国的科研价值更高 , 对科学界的贡献最大 。 近期 , 中国公布了首个关于月壤的科研成果 , 就一举颠覆了科学界的认知 。
国内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 , 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 。 此前 , 科学界的共识是 , 月球在29亿年前就已经没有岩浆活动的迹象 , 也就是说月球已经“死亡”了 。 如同地球上的死火山一样 , 内部不再活跃 , 地质已经趋于稳定 。 但“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 , 改变了科学界的认知 。 据悉 , “嫦娥五号”采集月壤的地点位于月球的风暴洋 , 该地区是月球最大的月海 , 由远古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形成 , 其年龄约为32-40亿年 。
通过对“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本 , 直接将地球的地质年龄提前了10亿年 , 刷新了科学界对月球的认知 , 对人类研究月球来说意义重大 。 这从侧面也表明 , 科学界对月球的认知非常的狭隘 , 虽然人类科技发展迅速 , 能够从月球取回月壤进行研究 , 但取回来的月壤非常稀少 , 且一处月壤并不能代表月球全部 。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 ,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 , 人类对月球的认知该将会继续改变 。
除了上述成果外 , 月壤还对于人类新能源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 据悉 , 月球上储藏着丰富的氦-3 , 保持储量在110万吨 。 氦-3是可控核聚变不可缺少的原料 , 奈何地球上氦-3的储量极其稀少 , 制约着可控核聚变的发展 。 如果能够从月球采集到大量的氦-3 , 这将改变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 , 人类可能会进入新的文明 。
从目前的技术来看 , 人类并没有能力大规模开采月球上的氦-3 。 即使具备了开采能力 , 如何从月球运回是一个大问题 。 如果成本过于昂贵 , 相关产业链根本发展不起来 。 所以 , 要想大规模开采月球上的氦-3 , 需要等到所有的条件成熟之后 , 氦-3才会为人类所用 。
【月壤|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首个研究成果公布,颠覆科学界的认知】(文/嘤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