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科学建立在物理学的基础之上 , 并极大地受益于数学、化学和计算科学的发展以及高性能计算机、空基和地基遥测遥感技术的整体支持 。 真锅淑郎和克劳斯·哈塞尔曼的获奖 , 是气候科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气候学界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 。
两位获奖人还曾经直接对IPCC科学报告的编写做出贡献 。 两位获奖者都是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1990)和第三次评估报告(2001)的作者 , 哈塞尔曼还是1995年第二次评估报告的作者 。
延伸阅读
真锅淑郎与中国气象界交往密切
2005年7月 , 真锅淑郎先生(前排右一)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参加科学研讨 。
真锅淑郎与中国渊源颇深 , 与中国气象界交往密切 , 多次到中国交流讲学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叶笃正院士(2005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陶诗言院士、曾庆存院士(2019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等曾经和真锅淑郎共事 , 他们都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地球流体力学实验室一起工作过 , 与真锅淑郎先生结下深厚的友谊 。
2005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叶笃正先生访问地球流体力学实验室期间的合作者就是真锅淑郎先生 , 二人合作于1982年在国际期刊发表了关于土壤湿度记忆力的重要学术文章 , 推动了国际上关于青藏高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2005年8月6日 , “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科学大会特别研讨会“从大气环流到全球变化:资深院士叶笃正教授90华诞庆祝会”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举办 , 真锅淑郎先生专程赶来北京参会 , 表达他对叶笃正先生的敬意 。
【全球变暖|刚获了诺奖的科学家怎样预测了全球变暖?】周天军研究员介绍说:“2009年 , 应日本名古屋大学水循环研究中心安成哲三教授的邀请 , 我到那里做访问教授 , 真锅淑郎恰好也应安成教授的邀请来做短访 。 我们都住在名古屋大学校园里的客座教授公寓 , 有了聊天的机会 。 当时真锅淑郎尽管年近80 , 但精力充沛 , 永远有着说不完的观点和点评 , 他性格之开朗和健谈 ,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 他曾说 , 能够利用手上所有的资源来做自己最喜欢做、最好奇做的事 , 这是他最开心的事情 。 ”
推荐阅读
- 霍金预言果然没说错?地球出现2大异象,人类应该何去何从
- 灵魂真实存在吗?科学家描绘出死后的世界
- 平行宇宙存在吗?消失多年的潘博文去哪了?为何说他从未出现过?
- 纳米技术已在创新药物研发中确立,它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
- 古新世-始新世小球化学和碳同位素偏移开始的碳源
- 全球变暖,是否对海洋生物的打打击最为严重?
- 海洋气候变暖,该物种可能成为气候变化的受益者之一
- 地球的姐妹星球——“地狱之星”
- 用于低混合电流驱动发射装置的激光粉末床融合增材制造的GRCop-84结构的分辨率和几何限制 (1)
- 超级食品应对气候变暖 有望喂饱亿万饥民的非洲另类香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