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水厂运行班每天都要做沉降比并将结果录入日报表 , 其实在沉降比实验过程相当重要 , 一些细微之处往往能告诉我们生化系统的运行状态 , 从异常现象里及时分析判断做出工艺调整 , 将生化系统调整到佳的运行状态中 , 实验过程如此重要 ,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沉降比 , 从而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细微之处 , 短的时间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 保证生化池佳运行 。
沉降比的定义:
去曝气池出口混合液与1000ml量筒中 , 静止沉淀30分钟后 , 所沉降的活性污泥体积占整个取样提及的百分数(%) 。 从定义上让人误以为 , 只要终结果 , 其实过程也很重要 。 沉降比在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是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 可以关联SVI、DO、MLSS、F/M、生物相、污泥龄、回流比等许多参数的判断 。
沉降比检测方便 , 沉降比在生化系统中可模拟出二沉池的效果 , 这项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出系统的污泥沉降过程 , 沉降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 为及早发现生化系统问题提供了可能 。 除开干扰因素 , 各个阶段的沉降状态尤为重要 。 采样初期混合液处于完全混合状态 , 初期絮凝状态能够迅速看到絮体检修清晰地间隙水 , 自由沉淀状态可以看到沉降过程了 , 集团沉淀状态观察到絮体积聚后的整体下沉 , 压缩沉淀过程状态时沉降过程已不明显 , 处逐步压缩阶段 。
在做沉降比实验时的观察要点有上清液液面、沉降过程、上清液、沉淀物等 。
1、仔细观察上清液液面是否有油状物、浮渣、气泡 , 并要用手轻扇量筒口闻气味 。
①油状物通常表现不明显 , 注意仔细观察朦胧的油状物覆盖液面;油状物存在的原因 , 进水含有矿物油或乳化油、洗涤剂和消泡剂;进水过少 , 相对曝气过度活性污泥解体所致;活性污泥老化解体 。
②浮渣通常为棕黄色、黑色絮状团浮于液面 , 存在原因:曝气过度;活性污泥老化;液面油状物所致;污泥中毒;丝状菌膨胀;活性污泥缺氧 。
③气泡通常表现为液面与量筒间的成排气泡(较大)或附着与液面浮渣的气泡(较小) 。 形成原因:曝气过度;活性污泥老化;液面油状物所致;反硝化所致;丝状菌膨胀 。
④气味在沉降初期闻 , 土腥味重则活性高;酸碱为重则混合液PH异常;臭味重则可能缺氧;其它异味可考虑特殊工业废水流入 。
2、仔细观察沉降过程中的整沉性、速度、间隙水、絮态等方面 。
①在自由沉淀到集团沉淀的阶段 , 整沉性表现处泥水界面清晰和整体沉淀 。 原因:活性污泥活性越低越好;污泥负荷越高越好;曝气过度则差;中毒污泥整沉性差;丝状菌膨胀整沉性好但沉速慢 。
②速度分初期絮凝速度;自由沉淀和集团承担的速度;泥水界面形成的速度 。 原因:活性污泥活性越高越好;污泥老化程度越老化越快;污泥是否中毒可快则快;活性污泥负荷越高越慢;丝状菌膨胀缓慢;污泥浓度过早集团沉淀;惰性物质含量越高越快;水温和扰动性 。
③絮体形成以后 , 絮体间水体情况 , 清晰度和颗粒物 。 原因:曝气过度增加不絮凝细小颗粒;活性污泥活老化解体;污泥负荷过高混合液浑浊;丝状菌膨胀高清晰度 。
④絮态为絮凝后的颗粒大小、絮体活动方向、絮体色泽 。 原因:曝气过度絮体松散;活性污泥老化絮体粗实、色泽深暗;活性污泥负荷过高造成细小絮体形成;丝状菌膨胀絮态细密 。
3、仔细观察上清液清澈度、颗粒、间隙水、挂壁等现象 。
①清澈度为上清液的整体色度、浊度 。 表现及原因:污泥负荷高低越高越差;曝气程度过量则差;污泥中毒整沉差;丝状菌膨胀上清液清澈 。
②上清液悬浮颗粒数量 。 原因:污泥老化程度越老化多颗粒;污泥是否中毒浑浊伴细小散在颗粒;活性污泥负荷越高越浑浊;惰性物含量越高越浑浊 。
③散在颗粒间水体清晰度 。 原因:曝气过度大颗粒间隙水见仍可见小颗粒;活性污泥老化间隙水清澈;污泥负荷过高间隙水浑浊;污泥中毒间隙水浑浊 。
④量筒壁粘挂有活性污泥絮体颗粒 。 原因:活性污泥老化;曝气过度 。
4、仔细观察沉淀物的压实性、色泽、卷毡度、气泡等 。
①压实性为终的沉淀物密实度 。 原因:惰性物含量越多越密实;污泥负荷高低越低越密实;曝气程度过度则差;污泥是否中毒细碎密实;丝状菌膨胀随膨胀度而变化 。
推荐阅读
- 芬顿反应原理(芬顿工艺的基本原理)
- 任职期间开公司,与同一客户交易同类业务,法院认定侵犯商业秘密
- 盐分低于多少,可以进入生化系统?
- 数亿年前,火山口湖泊泛滥,溢出的大规模洪水塑造了火星表面
- 污泥 阐述化学沉淀法用聚合硫酸铁除磷工艺
- 污泥 中央督察组通报后,8人被抓
- 污泥 硝化反应与反硝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涂山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