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研究表明 , 对于针刺刺激诱导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 , 存在躯体部位的选择性(如有效的 ST36 、LI10 和无效的 ST25穴位)、穴位特异性(如ST36 与无效的后肢肌肉中的传统非穴位) 。 这种穴位的相对特异性与PROKR2神经纤维的部位特异性分布有关 。 此外 , 针刺强度、深度、检测结果指标都是影响穴位特异性发挥作用的重要要素 。 这些发现充实了针灸等体表刺激疗法的现代科学内涵 , 为临床优化针刺刺激参数 , 诱发不同自主神经反射 , 从而治疗特定的疾病(如炎症风暴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针灸|历史性突破:针灸研究登上Nature,哈佛华人学者为穴位存在提供现代神经解剖学基础】
推荐阅读
- 它们的智商已经高到人类无法理解,即使还没有爬到食物链顶端!
- 中科西部干细胞研究院: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 你认为先天失明的人可以看见世界吗?先天只发育出一半大脑的人可以正常生活吗?
- 历史上哪些“黑科学”让世界为之颤抖?
- 一呼一吸之间,大脑神经元在梦中跟随着呼吸的节奏“加班”
- 章鱼有9个大脑能编辑基因,智商高到无法理解,为何没发展出文明
- 一个较为诡异的问题:人类6岁以前的记忆,为什么会消失不见?
- 什么是亚精胺Spermidine?亚精胺抗衰有效吗?如何补充亚精胺?
- 你的抗压能力如何?这事或许还要看大脑可塑性
- 860亿个大脑神经元,让1.4公斤的大脑消耗人体20%能量,人脑越用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