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罪恶不是瞬间滋生出来的 , 必不可免的与这个人的成长历程有关 , 聂磊也毫不例外 , 聂磊是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 , 因此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聂磊理应学业出色 , 不过聂磊的父母对他的日常生活并不是很重视 , 而聂磊却又不是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 。
也许聂磊曾也苦闷过 , 但他并没有长成一个正直的人 , 初中毕业以后 , 聂磊就没有再念书 , 反而与一帮混混混在一起 , 就算聂磊没有直接参与过抢劫 , 但他与坏事没少干过的街头混混称兄道弟 , 互称朋友 , 旁人自然是对聂磊的印象不好 。
聂磊却不知悔改 , 甚至因为偶尔的“善心” , 认为自己还不至于烂到根 。
1983年 , 在严打期间 , 聂磊看到两个四方区的孩子正在抢劫一个市北区浮山后的孩子 , 对方身上则仅有1.35元 , 聂磊便上前说 , 留他5分钱坐车回家 , 其余他们拿走 。 不过1块3毛钱对于市北区浮山后的孩子却不算是笔小钱 , 回家后他被抢劫的事情也很快被父母知晓 , 其父母和亲戚便联合起来向市区大队报了警 。
根据1979年《刑法》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 ,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 ,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犯前款罪 , 情节严重的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 ,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
而在1983年严打时 , 只要是抢劫 , 便是按情节严重处罚 。
16岁的聂磊因犯抢劫罪被判了6年 , 两个四方区的孩子则分别被判了7年和8年 , 在当时 , 犯罪者被宣判后 , 是要被拉到街上游街示众 , 可想而知 , 年轻的聂磊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 而他并没有从这件事中意识到抢劫是不对的 , 反而是对社会产生了怨恨 。
聂磊入狱后 , 其父母还是很舍不得孩子 , 不断提交申述材料 , 两年后 , 聂磊被改判拘役六个月 。 不过改判并没有让聂磊很高兴 , 他反倒是质问在场的法官:“你们原来凭什么判我有罪?”
之后 , 聂磊又因为打架斗殴、抢劫等多次入狱 , 父母为儿子的事操心不已 , 就算找以前的同学 , 想帮聂磊找份不错的工作 , 但却因为聂磊有前科而被将其拒之门外 , 而聂磊渐渐长大 , 一米八高个的他在“道上”颇讲义气 , 在监狱中认识了不少人 , 而这些人出狱后成了聂磊黑社会团伙的骨干 。
上世纪九十年代 , 我国房地产开发进入了一个高潮 , 聂磊也把目光投向了青岛的房地产业 , 并且很快与在银行工作的刘峰玉相识 , 先后成立了多家公司 , 不过几年 , 聂磊的身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成了知名的地产富商 。
其父母可能认为儿子已经改过自新 , 并且是大有出息了 , 然而却不知聂磊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
另外聂磊还涉足了娱乐场所 , 并且开设了多家游戏厅 , 但游戏厅的真面目其实是赌场 , 聂磊还涉嫌贩卖毒品……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三条第二款的规定 , 开设赌场的 ,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 ,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并处罚金 。
贩卖毒品罪在我国的最高刑罚则是死刑 。
从商场鞋贩到地产富商 , 名下多家娱乐场所、游戏厅 , 聂磊的手脚并不干净 , 与他有关的暴力事件也不少 , 而在2010年9月1日“聂磊案”事发前 , 聂磊都认为钱能够摆平一切 , 只要钱给得多 , 受害者就算保持沉默 , 哪怕有人死亡 , 其家属也不会吱声 。
但聂磊并没能嚣张快活一辈子 , 警方已经盯上了他 , 经过深入调查、缜密侦查 , 一举摧毁以聂磊为首的涉嫌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 。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 ,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 , 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 , 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 ,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他参加的 ,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可以并处罚金 。
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是指 , 境外的黑社会组织的人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的 ,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推荐阅读
- 儿子出生22天被偷,16年后寻回时,被人割了舌头,折磨成一级残疾
- 河北村霸孟玲芬案例:扇村民耳光,殴打记者,终获20年有期徒刑
- 妻子说在外逛街,丈夫通过手机定位却显示在宾馆,一时冲动酿成惨剧
- 合肥一女子因家庭纠纷,将2岁儿子从14楼扔下,人性险恶超乎想象
- 2014年上海一桩假富婆包养小鲜肉引发的荒唐伦理闹剧
- 男子到加油站加油时,120升的油箱却加到了160多升油,处罚来了
- 死刑犯王立华最后一晚,临刑前泪流满面忏悔,狱警:他不是真心!
- 湖南男子买私彩被骗1万后,如法炮制诈骗80个亿,家中现金堆成山
- 2020年上海男子侵犯10余名女性,无人报案,作案过程让人匪夷所思
- 2017年上海一场女老板包养软饭男引发的家庭伦理闹剧 案例